|
福建南平光澤縣寨里鎮山頭村青山環抱,碧水環流。資料圖片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走進鄉村看振興】 房前屋后綠樹成蔭,道路兩旁花草繁盛。雖已是冬日,福建南平光澤縣寨里鎮山頭村依舊青山環抱,碧水環流,冬日的暖陽灑在水中,泛起點點金光,一座座漂亮的小樓坐落在綠野之中,村容村貌整潔清爽。沿著干凈平整的道路閑庭信步,山野閑情盡顯。 “山頭村山地多,生態環境優越,野生茶樹資源豐富。近些年來,村里又新建了一批高山茶園。”11月20日,光澤縣政協委員、縣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站長呂軍來到和尚嶺茶場,一邊拿著工具,一邊俯身查看茶樹的情況,“如今正是茶樹修剪、茶園除草、施有機肥的好時節。海拔1000多米的云霧山頂,以及以風化石和沙礫土為主的土質,給茶葉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所產紅茶深受市場認可。” “近年來,我們茶場相繼實施了生態茶園提升、復墾以及廠房升級改造等工程建設。2022年實現年銷售收入200多萬元,有效帶動50多戶農民增收。”談起茶葉帶給農民的增收,茶場負責人滔滔不絕。 山頭村位于光澤縣寨里鎮西北端,與江西省貴溪市西排村毗鄰,全村348戶1518人。以前,“靠天吃飯”的傳統農作方式讓農戶面臨自然和市場帶來的雙重風險,全村三分之一的村民向城市流動,導致農田拋荒、農村“空心化”現象嚴重。 2017年年底,分屬閩贛兩省的兩村攜手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讓外地企業帶著資金、技術、銷路來村里租地經營,并把單一富硒稻、優質稻的種植結構,調整為稻菜、稻果輪作。 “三變改革”開展以來,山頭村已整村流轉土地2300余畝,新建一座面積1200立方米的冷庫,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霉干菜加工廠房。同時,整體謀劃山頭村閩贛邊界文化旅游,連接江西龍虎山、馬頭山、陽際峰等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自然保護區,輻射橋灣、太銀、官橋、儒州等村,集度假觀光、特色文化、特色產業為主線的“閩贛邊界文旅融匯共享帶”。 “歡迎大家來到寨里。這里地處閩贛邊界,與江西貴溪、鉛山相鄰。目前,光澤縣打通山頭至江西貴溪冷水鎮通道,串聯起武夷山和龍虎山2個世界遺產地,同時也連接江西馬頭山、陽際峰等2個國家自然保護區,使之成為一條美麗的自駕游風景道。”11月22日上午,49歲的村民龔美院早早起來,為前來參觀的游客做講解工作,“我們這里是龔姓人家集中的地方。在我們村子呀,留存了大量的古民居和鵝卵石街道。” 曾經交通不便、發展滯后的“小山村”,如今蝶變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入選農業農村部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山頭村正以它愈發清新的“氣質”和日新月異的“顏值”,迎接著八方來客。 “這幾年,隨著我們村名氣越來越大,到這里來旅游觀光的游客也越來越多。村里的新鮮空氣和青山綠水,令很多游客流連忘返嘞!”龔美院告訴記者,如今村里的生態休閑農莊已建成投入營業,每年吸引游客超過2萬人次。同時,山頭村還結合當地的生態環境特色,打造集旅游、戶外、休閑為一體的鄉村休閑旅游綜合體,依靠地處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同覆蓋交匯區域的自然優勢,修繕太史第、老牌坊、龔氏宗祠等古建筑,打造公園景觀。 “我們山頭村不僅有優美的生態環境,還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先賢留下的寶貴歷史遺跡、人文財富是山頭村這個古村落的靈魂,讓人們在了解山頭村發展進程的同時,能夠更直接地感受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寨里鎮黨委書記高興有對記者說。 如今,山頭村已經成為農旅融合的典范,聚焦農旅融合發展,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2022年山頭村被授予南平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星級示范村”,2023年4月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竹海青山兩相宜。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正改變著山頭村村民的生產生活。蓊郁蒼翠的山頭村,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綠色南平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追求。(馮家照 高建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