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12月11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徐文錦 朱子微) 當高亢明亮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奏響,兩位演唱者在形似黃河“幾”字形的舞臺登場,瞬間,現場觀眾都被帶入當年邊區人民熱烈歡迎中央紅軍到陜北的場景之中,深厚炙熱的革命情懷在涌動融匯……10日晚,“陜北民歌音樂會”全國巡演福州站演出現場,來自黃土地的天籟之音為榕城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文化盛宴。 本次“陜北民歌音樂會”全國巡演活動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主辦,此前已走進成都、鄂爾多斯、武漢等多個城市巡演,讓延安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更廣闊的地方。此次“陜北民歌音樂會”于12月9日、10日在福州連續演出兩場,并在“文藝中國”“八閩直播”等網絡直播平臺進行線上直播,引起多方關注。 陜北民歌發源于陜西省北部的黃土高原。這里曾經溝壑縱橫、水土貧瘠、人煙稀少,祖輩用嘹亮的歌聲唱出心中的苦樂和愛憎。數萬首陜北民歌以激揚悠長的旋律在中國音樂史上獨樹一幟。2008年,陜北民歌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黃土文化的一張亮眼名片。 從獨唱、清唱、聯唱到竹笛、板胡、嗩吶等器樂表演,從信天游到秧歌劇、陜北說書,整場音樂會用23首具有鮮明地域特色、濃郁時代氣息和強烈藝術感染力的陜北民歌佳作,藝術化地再現了陜北民歌植根民族文化沃土,緊隨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邁進新時代的歷程。 這些作品中,有表現陜北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樂觀生活態度的《趕牲靈》《腳夫調》等原汁原味的傳統陜北民歌,有表達勞苦大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翻身做主人喜悅心情的《橫山里下來些游擊隊》《翻身道情》等經典革命歌曲,有表達陜北人民對黃土地深情眷戀和對美好未來熱切期盼的《就戀這把土》《叫一聲哥哥你快回來》《女兒歌》等新創陜北民歌。 陜北民歌的魅力在于濃烈質樸的情感,也在于新時代的創新表達。 “青水水的玻璃隔著窗子照,滿口口白牙對著哥哥笑……”來自陜西榆林的女主唱郭濤此次帶來了新創陜北民歌《叫一聲哥哥你快回來》、秧歌劇《兄妹開荒》,令在場聽眾拍手叫好。“陜北民歌來源于生活,講述著黃土高原的社會變遷和風土人情,是我們陜北人從小就會聽會唱的歌,但我們也在傳承基礎上與時俱進加入新的元素,通過老曲填新詞讓陜北民歌緊跟時代和人民需求,推動陜北民歌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流傳得更加久遠。”郭濤說。 演出中,陜北嗩吶、秧歌、腰鼓表演貫穿全場,成為音樂會的一大亮點。此次參與嗩吶、秧歌、腰鼓表演的團隊皆來自陜西省榆林市。參與秧歌演出的綏德縣秧歌隊舞蹈演員崔璐璐從廈門演藝學院、集美大學畢業后,第一次重返福建演出十分激動。“我從事秧歌表演十幾年了,一直希望把陜北秧歌傳播到更多地方,希望通過這次演出帶領觀眾沉浸式走進陜北,近距離感受陜北文化的非凡魅力,也進一步促進兩省文化交流。”崔璐璐說。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陜北民歌音樂會”的演奏由福州海峽交響樂團和福建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負責,更好地把陜北特色與福建特色相結合,帶給現場聽眾獨特的視聽享受。 “為配合此次音樂會演出,樂團增設了不少民族樂器和陜北大嗩吶,進行了一次嘗試與創新,希望能讓現場觀眾感受到原汁原味、來自人民、充滿生命力的陜北民歌。”福州海峽交響樂團常任指揮田光浩告訴記者,此次演出對于樂團樂手們來說也具有極大的教育和傳承意義,讓大家了解到真正的藝術是扎根于人民之中的。 福建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首席、福州海峽交響樂團首席陳小瑋也對此次演出盛贊不已。“這是我們第一次和陜北民歌合作,陜北民歌歌手的唱法、聲音和民族樂器等都具有原生態的特質,這是勞動人民自己創造的藝術形式,也是一種極具靈性的演繹方式。通過這次合作,很高興能將陜北民歌傳遞給更多聽眾,讓大家了解、喜歡上陜北民歌。”陳小瑋說。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能夠在福建聽到原汁原味的陜北民歌十分震撼。”“聽到祖國大地上有這么多優秀的音樂,喚起了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深層次的文化自信。”“時間過得很快,根本不夠聽!”……歡快熱烈、粗獷豪邁的陜北民歌唱進了榕城聽眾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