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28日,在位于順昌縣洋墩鄉的柑橘交易中心內,工人們正對柑橘進行清洗、保鮮、分級、挑選、包裝等作業,貼著不同國家地址標簽的精品柑橘一箱箱裝車外運,一片繁忙景象。 “目前,我們已發走12個貨柜60萬斤柑橘。每天都有40多人幫忙備貨,12月旺季一到,估計每天還得一兩百人加班加點。”負責人盧良華邊指揮調度邊說。這幾年,順昌蘆柑在海外越來越受青睞。 綠色種植提升品質 藍天碧水橘黃,富屯溪畔的吉舟村新莊稼人果蔬專業合作社果園內,一幅柑橘豐收圖景。 “今年的果品較往年更好,色澤、水分、個頭、口感等都有提升,很多北京、上海、內蒙古等地的回頭客直接在微信朋友圈下單,半個月來,愛媛已經出了3萬多斤,價格穩定在8元一斤。”合作社負責人肖森官告訴筆者。 2017年,在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新莊稼人合作社開展實施柑橘新品種引進及綠色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示范,通過引進種植愛媛30號、愛媛38號等優新品種和推廣綠色防控模式,健康生態的柑橘廣受市場歡迎。 順昌縣是中國柑橘之鄉,柑橘種植面積近11萬畝,年產量12萬余噸,柑橘是當地農民群眾的“搖錢樹”“致富果”。為推動柑橘產業健康發展,近年來,順昌縣積極推進農作物(柑桔)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工作,加強對果農的培訓,持續擴大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面。 “通過建立‘冬季清園+生草栽培+控梢修剪+三掛技術(捕食螨+殺蟲燈+黃板)+精準用藥+增施有機肥’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年減少使用化學農藥3-4次,減少用量30%以上,實現了農藥減量增效,進一步提高柑橘品質。” 順昌縣植保植檢站站長、省級科技特派員陳傳培介紹。 順昌縣先后獲得了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柑橘)標準化生產基地縣、國家級出口柑橘質量安全示范區、全國農業(柑橘)標準化示范縣、園藝作物(柑橘)標準園創建示范縣等榮譽稱號,順昌柑橘知名度也得到提升。 政企聯動打響品牌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順昌柑橘多是穿著別人的‘衣服’走出去的。”順昌縣農業農村局經作站站長廖煒原說,“果農靠中介賣果,忽視了打市場,外面的人都不知道順昌蘆柑,所以受制于人,價格往往上不去。” 對此,福建耘宇農業公司的張旺生也深有體會。創業之初,他也是從當地收購柑橘轉手賣給永春、漳州等地經銷商,再由他們包裝貼牌賣出。不甘寄人籬下的張旺生組建自己的銷售團隊,開設農產品直銷店,參加國內外柑橘展銷推介會,還引進專業進出口貿易公司,實現順昌柑橘自主自營自產自銷,打通順昌柑橘直銷海外路徑。 “橘香也怕巷子深。”近年來,為進一步打響順昌柑橘品牌,順昌縣積極推進“順昌蘆柑”品牌建設,出臺了推動柑橘產業發展、品牌包裝等政策,多次舉辦“順昌柑橘優質果評選”“順昌柑橘節”“順昌柑橘展銷推介會”等活動。 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指導下,果農們的品牌意識進一步增強,“長福”“森官”“婉元”“順南”“郭源香”等一批柑橘品牌也逐漸打響,走出大山闖市場。目前,順昌有10家柑橘龍頭企業、81個生產經營主體,注冊商標30多個,其中14家企業、合作社的柑橘基地獲得出口果園注冊登記認證,全縣柑橘年產值近4億元。 科技助力更新品種 初冬的洋墩鄉,漫山金黃。在柑橘種植大戶蘇昌旺的果園里,“愛媛38”“愛媛34”“沃柑”“不知火”等各品種柑橘沉甸甸地掛滿枝頭。 “目前,‘愛媛38’已經被外地客商訂購了約50%,其他品種年底采摘,也不愁銷路。”蘇昌旺說。 蘇昌旺種植柑橘已有40年,從往年單一的種植蘆柑到如今的多品種“開花”,他的柑橘種植生涯更加甜蜜。 “順昌蘆柑種植歷史已有40多年,種植面積8萬多畝,技術很成熟,一直以來,很多果農不愿意嘗試新的品種。”廖煒原說,“但就效益來說,比如桔柚、愛媛等新品種,種植成本1元多,銷售價格可以到3~8元,品質好的賣得更高,比蘆柑效益好得多。” 為進一步破解柑橘品種單一的局面,近年來,順昌縣積極推廣“黨組織+科技特派員+基地+農戶”發展模式,通過科技特派員隊伍進行技術實驗、推廣品種改良,以現場教學、集中授課等形式,抓好柑橘品種結構調整。以市場為導向,明確了以蘆柑為主,優質甜橙、雜柑和特早熟蜜桔為輔的品種定位。 柑橘產量雖未增加,但村民的“錢袋子”卻越來越鼓了。 在柑橘種植大戶的示范帶動下,愛媛系列、沃柑、不知火、春見、甘平、大分特早熟溫州蜜柑等特優新品種越來越被果農認可。據統計,截至目前,順昌縣已推廣種植各類柑橘新品種20多個,新植或高接面積1萬多畝。(池亮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