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日,在光澤縣止馬鎮水口村農村公寓試點項目,工人們忙著進行室內裝修。項目現場施工負責人聶有進介紹,止馬鎮農村公寓試點項目于今年9月開工建設,主要是把原來閑置的水口小學教學樓改造成農村公寓,工程預計12月底完工,春節前老人即可入住。 “止馬鎮有10個建制村,戶籍人口1.62萬人,其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3000人。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一些空心村、偏遠村獨居老人和留守老人養老問題亟待解決。”止馬鎮黨委書記李莉涓說,“為有效解決這部分老人居住條件簡陋、生活無依靠的問題,今年止馬鎮在水口村試點啟動農村公寓建設。”李莉涓表示,農村公寓建好后,老人只需繳納少量的租金,即可拎包入住,同時公寓區內預留空地,供老人們種菜、養雞,享受勞作之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光澤縣民政局局長吳春燕表示,近年來,光澤縣持續推進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推動農村養老事業向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農村分散居住的獨居、留守老人集中入住,從而實現老有所居、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今年以來,光澤縣委縣政府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在止馬鎮、鸞鳳鄉、崇仁鄉試點啟動農村公寓建設,通過整合優化老學校、老林場、老糧站等閑置資產,因地制宜改造成每套面積為50至70平方米的農村公寓,并收取相應的租金,滿足老人個性化、多層次的養老需求。當地還通過收儲老人的舊宅基地,幫助老人將分戶經營的田地、山林流轉到合作社收取租金等方式,保障老人有穩定收入,從而實現居住的長效性。 “公寓有廚房、衛生間,電視、空調、洗衣機、熱水器、抽油煙機配備齊全。”在鸞鳳鄉中坊社區農村公寓,64歲的王建斌對居住環境很滿意,公寓離長者食堂不到5分鐘,離超市、社區醫院不到10分鐘,進城公交車15分鐘就有一趟,非常方便,而且住在這里還有不少同齡人可以聊聊天、走走路,比起原來自己孤零零一個人住在老房子里好多了。 今年83歲的龔文才老人,每天都會牽著妻子到崇仁鄉農村公寓項目點上看看施工進度。他說,之前住在鄉辦林場的宿舍區,林場關閉后,宿舍區就剩他們兩人,而兩個女兒都嫁到外地,年紀大了,為了方便就醫,夫妻倆就在鄉所在地租了間民房居住,聽說鄉里建設農村公寓后,他就預訂了一套70平方米的套房。“這個公寓月租金不到300元,比原來租的房子好多了,而且公寓與衛生院就隔一堵墻,就醫非常方便,現在就盼著項目早點完工,早點住進來。”龔文才滿懷期待。 “‘離家不離村’,農村公寓解決了空心村、偏遠山村的農村老人期盼在家門口養老的問題,且農村公寓多與村委會、衛生室、健身場所等相鄰,老人不但‘住有所居’,還能‘居有所樂’。”光澤縣政府副縣長劉祿進說,“如果試點運行情況良好,下一步,將會在全縣推廣農村公寓建設,并完善配套措施,讓更多的農村老人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紅利。”(邱洪福 黃遠凱 林立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