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日下午,武夷山市朱子學校龍魚戲課堂上,時不時傳來歡笑聲,孩子舞得很起勁兒,能以這樣的方式和朱子文化“零距離”接觸,他們十分興奮。 “五夫龍魚戲”是當地獨有的民間燈舞,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原為鄉民祈福所用,后因朱熹中進士,又增添“鯉魚跳龍門”內容,表達對學子的鼓勵。朱子學校組建少年龍魚表演隊,邀請龍魚戲省級非遺傳承人彭子逑和專業舞蹈老師進校,教孩子們學習制作龍魚,編制龍魚戲舞蹈,把枯燥的朱子文化生動化、具體化、趣味化。少年龍魚表演隊還經常受邀在市里、鎮上演出,因此,孩子們非常期待每周二的龍魚課。 同樣熱烈又充滿期待的學習氛圍,也發生在武夷山實驗小學。鄉土文化朱子家宴課上,“小廚神”躍躍欲試,學習制作武夷山傳統名菜“文公菜”,調味、攪拌、捏圓,一個個肉團在學生們手中成型,在勞動中體會朱熹熱情好客又勤儉持家的和諧思想。 形式多種多樣的朱子文化活動,讓人驚喜又感慨。書上的朱子故事、過節時的民俗活動、從小吃到大的家鄉口味……原來,朱子文化離我們如此之近。 “朱子文化不應該只是停留在書本上的幾行字,或是被束之高閣頂禮膜拜,而應該充分地、鮮活地浸潤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代代相傳。”武夷山文化傳承弘揚專班朱子文化組組長彭小斌告訴記者,這是朱子文化進校園的意義所在。 近年來,武夷山每年除舉辦“朱子四禮”活動外,還扎實推進朱子文化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鄉村的“五進”活動,讓朱子文化在朱子故里融入百姓生活,在新時代枝繁葉茂。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走進武夷山各中小學,處處彌漫著朱子文化的氣息。從日常進行的升旗儀式、主題班會、社會實踐,到各校開展的讀書節、文化節、朱子文化活動及書畫、征文、歌詠等各類比賽,各校積極推動朱子文化活態傳承。值得一提的是,朱子敬師禮活動、開設朱子文化校本課程已成為各校的“必修課”,孩子們與朱子文化“親密接觸”,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傳統道德情操。 今年以來,武夷山還舉辦了武夷文化“師帶徒”培訓班、“開茶祈福 禮敬朱子”祈福儀式、“5·20”朱子婚禮、第十五屆朱子之路研習營等活動,進一步推介朱子文化。(林李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