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水道被堵,污水倒灌入院,如何跟鄰居理論?買樹后,賣方反悔,合同糾紛該怎么處理?商鋪經營過程中擾民,樓上住戶的合法權益誰來保護?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社會的互動交流日趨便利,使得各種社會問題日趨突出,提升了潛在的社會矛盾發生概率。自2022年以來,延平區從源頭上化解糾紛,減少訴訟和信訪增量,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效能。近日,記者來到延平區,探訪當地是如何實現矛盾在源頭解決,糾紛在基層化解。 探索溯源治理新路子 現實中,矛盾糾紛化解通常有三道防線:人民調解是第一道防線,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方式是第二道防線,司法是最后一道防線。從第一道防線起,糾紛由多到少、由簡單到復雜逐級遞進,使各類糾紛都能找到最佳解決途徑。 “為滿足人民群眾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需求,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延平區司法局局長余金明介紹,2022年,在經過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延平區委創新推行“1+N”溯源治理體系,“1”指的是區委統一領導,“N”指的是區直部門、群團組織、行業協會、基層自治組織等多方參與,各司其職、協同聯動,形成各方力量協調配合的“一盤棋”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 從適應新形勢矛盾糾紛主體多元、類型多樣、外溢傳播加快、調解難度加大等一系列新情況新特點;到緊盯鄰里關系、經濟糾紛、婚姻家庭等方面,聚焦重點、難點人員、群體及領域矛盾糾紛;再到成立物業行業調委會、充實婚姻家庭調委會、探索新興領域矛盾糾紛解決辦法等,自延平區委推行“1+N”溯源治理調解工作法以來,眾多矛盾在源頭解決、糾紛在基層化解,取得了“兩升兩降”顯著成效——成功化解糾紛件數同比上升55.7%,其中成功調處訴調對接案件數同比上升58.44%;帶動區法院訴源案件收案量同比下降8.89%,全區群眾來信來訪總量同比下降18.32%。 推行“聯調聯動”新模式 去年4月,大橫鎮運用“片區聯調、三級聯動”機制,指派片區非本村調解員調解,達成了當事人要求本村調解員回避的要求,消除了當事人的疑慮,并邀請區調解專家庫專家下村指導,成功化解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 今年3月,巨口鄉吳某與王某因宅基地發生鄰里糾紛,村民中的“和事佬”——吳某和王某二人的鄰居魏某主動介入調解,利用近鄰知根知底的優勢,積極勸說雙方,最終成功化解糾紛; 不久前,西芹鎮兩個小孩因玩鬧,發生了意外傷害糾紛,雙方父母對此次傷害事故責任認定存在分歧,爭執不休,西芹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了解情況后,讓雙方父母一起聽聽孩子們的說法和想法,最終,兩個孩子解決了這件“小事”,這場意外傷害糾紛巧妙地被化解了; …… 心貼心傾聽群眾訴求,實打實解決群眾難題,是延平區委推行“1+N”溯源治理調解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2022年來,延平著力整合資源,實行矛盾糾紛區、鎮、片區“三級”聯調,并在全區劃分42個片區,通過組建區人民調解員專家庫和鎮人民調解員資源庫、成立鄉鎮片區調解中心等,實現矛盾糾紛分級化解,達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與此同時,為第一時間就近便利化解矛盾糾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延平還賦予人民調解蓬勃生機,通過推進鄰里鄉親、鄉賢人士、專業調委會和部門單位“四方”聯動,讓“近鄰力量”、鄉賢文化、專業力量、優質服務更好與人民調解充分融合。 開拓調解服務新領域 “聯調聯動”,提高了矛盾糾紛化解的效率,進一步延伸調解的“觸角”,讓新業態、新領域矛盾糾紛“無處遁逃”。 不久前,延平區知識產權保護“一站式”調解中心暨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正式揭牌。而這,是延平區委探索建立“1+N”溯源治理調解工作法的又一創新,更好地將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無縫銜接。 正如武夷山一茶企負責人與延平一茶葉店店主這場歷時三年的商標侵權使用“拉鋸戰”,最終在區知識產權保護“一站式”調解中心握手言和。延平茶葉店店主同意撤換下侵權使用的商鋪店名標牌,武夷山茶企負責人還主動承擔了部分拆除的費用。 “知識產權糾紛普遍具有當事人利益多元化、訴求多樣化、涉及領域廣、市場復雜化、技術難度高等特征,這就需要各方專業力量共同參與。”延平區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應祥棋介紹,特別是當前我國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新媒介技術的應用備受歡迎,各種有意無意的侵權案件十分常見,這起涉知識產權的矛盾的成功調解,讓這些專業類型的矛盾糾紛有了更好的“示范解法”。 雖說如今新業態領域、專業行業性矛盾糾紛破解有了“新招”,但更多的矛盾糾紛是通過實行“哨點”早發現、鄉鄰友情調、村居評理調、鄉(街)依法調、回訪防反復“五步”工作法逐一化解。“我們始終是倡導‘百事和為貴’理念,通過合情合理合法調解,達到百事和諧目標。”余金明說。(吳建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