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平市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實施方案》出臺 本報訊(記者 謝紅燦 通訊員 林四金 邱國娟)為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的意見》,南平市市場監管局組織起草了《南平市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充分發揮標準化在綠色發展、創新驅動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標準動能。 根據《實施方案》,到2025年,覆蓋南平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多層次、高水平、高質量標準體系基本建成并系統實施,新增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30項,地方標準28項,自我聲明公開的企業標準1100項。新建農業、工業、服務業以及社會公共服務領域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國家級2項,省級7項,力爭新增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單位2個。 到2035年,市場驅動、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開放融合的標準化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南平特色的標準化管理體制更加完善,成為助力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實施方案》提出6項行動,涵蓋了國家綱要及省實施意見中需要市級落實的各項重點任務。 ——完善綠色發展標準體系,助推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優化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探索環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帶等領域標準研制,重點推進環帶“251”沿線,建立風景道路、城鎮風貌、生態旅游、綠色交通、酒店民宿、休閑農業、生態產業等一整套國家公園建設標準體系;參與碳匯、碳計量、碳足跡和碳交易標準化工作;突出綠色消費標準引領。 ——強化先進制造業標準支撐,助力高新技術創新。推動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強化制造業標準引領,聚焦“五個一”等生態優勢產業及“3+4+5”重點產業集群,加快重點企業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步伐;提升新興產業領域的話語權;持續開展對標達標提升工作。 ——提升重點產業標準化水平,激發實體經濟活力。完善“一片葉”標準體系建設。打造“武夷山水·茶空間”標準體系,力爭福建省地方標準《非遺青白瓷(大口窯)制作工藝規程》立項通過。推進福蓮(武夷山)茶業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三茶統籌綜合標準化示范區”三產融合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建設;深耕“一根竹”高質量發展;提升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靠前服務與指導福建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白羽肉雞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基地爭創“全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引導“文旅消費”標準化發展;開展鄉村振興標準化建設。 ——推進民生領域標準化發展,提高綜合治理效能。持續優化政務服務規范化,加大宣貫省地方標準《政務服務“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要求》,繼續推出更多更實的“便利南平”新舉措;推進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推動鄉村綜合治理標準化建設。 ——深化標準化改革創新,推動標準共建共享。標準創新服務民營經濟,到2025年開展標準創新型民營企業試點項目4項;兩岸標準共建共通;質量、標準、品牌聯動實施,探索閩北老字號品牌質量標準體系建設。 ——夯實標準化發展基礎,提升標準服務水平。優化標準供給結構;提升標準服務水平;注重標準監督管理,探索將企業產品和服務符合標準情況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團體標準、企業標準“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到2025年,完成標準監督檢查60項;加強標準專業人才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