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陽溪順流而過,靜靜地漫步在風景道上,負氧離子在鼻尖流動,滿目青山綠水藍天,如同置身于山水畫卷中。 俯瞰麻沙鎮杜潭村風景道 (林金才 攝) 一條200多米的鄉村風景步道依偎著麻陽溪畔,將南平市建陽區麻沙鎮杜潭村的山、水串聯在一起,引得周邊游客紛紛前來觀賞。 近年來,麻沙鎮以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建設為契機,謀劃打造了一批特色項目,其中環武夷山國家公園(杜潭段)生態保護建設項目是以生態旅游和防洪抗汛相結合打造的項目,杜潭村鄉村風景道便是該項目的工程之一。 “麻沙鎮生態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通過串聯各個景點,打造麻沙鎮生態旅游帶,同武夷山國家公園進行有效銜接,杜潭風景道的建設,更是對旅游帶建設的有效補充。”麻沙鎮水利站站長蔡生旺介紹道。 探秘楠木林(周敏 攝) 鄉村振興離不開組織振興。在麻沙鎮黨委的精心謀劃下,切實推動“好風景”走向“好經濟”,發揮麻陽溪流域生態資源優勢,以麻陽溪為連接紐帶,由梁墩、水南、杜潭等村構成麻沙鎮水美經濟線,把麻陽溪安全生態水系、楠木林濕地公園、德農農林專業合作社等項目串點連線成片,打造產業集聚、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鄉村振興示范帶,促進水美城市建設向鄉村延伸,推動“產景村”融合發展。 水南村村貌(陳芝明 攝) “說起麻沙的變化,我是歷歷在目的,這些年從無到有、從有到好,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水南村黨支部書記蔡東明這樣說,水南村通過定期開展“葡萄節”,吸引游客探秘楠木林、悠游書津古渡、觀光現代智慧農業示范園、體驗千年建本文化,全年景區接待游客總數1.7萬余人次,有效帶動了景區效益和村民收入。 如今的麻沙鎮面貌華麗蝶變,先后建成書津古渡、麻陽溪安全生態水系修復、武夷德懋堂、杜潭驛站等項目,實現保護開發并重。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探索“黨建+企業+農戶”發展模式,重點打造長坪村產業示范區,發展德農農林專業合作社、眾人農機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帶動周邊村民年增收400余萬元,拉動當地草莓、淮山、豆干、紅菇、蜂蜜等特色農產品銷售,實現年銷售額增收80余萬元。 書津古渡(吳娟玲 攝) 美麗鄉村促進美麗經濟,和美鄉風繪就幸福圖景。麻沙鎮持續加強生態保護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以推進項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為抓手,不斷把風景變成產業,將美麗鄉村轉化為生產力,用休閑旅游提升村莊自身“造血”功能,將“美麗經濟”做大做強。(吳佳穎 范世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