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紹定六年(1233年)上元才過,縣丞王元瑞秩滿,接替王元瑞的是王九萬。 過年前,兩位耆老代表百姓給他們的父母官宋慈送來了牲饈,他們說一定要收下,這是“饋歲”。到了除夕,家家祭祀祖先禮拜神靈;黃昏來臨,街坊爆竹此起彼伏,煙焰薰天;年夜飯后,焚香點燈,一家老小圍著火爐辭歲。宋慈用紅布包好銅錢給連雨、劉達、三個兒子壓歲。當然,更沒忘記余樨,她遞給余樨說:夫人辛苦了。余樨邊笑邊不客氣的接過說:辛苦的要第一個拿壓歲錢的。宋慈說:好貨都是壓箱底的呢!眾人圍著爐子“守歲”,直到天光微亮。 上元節,各街坊燃起花燈,用五彩的絢麗歡送春節,身材削瘦的王九萬踏著春節的余慶出現在長汀,他鼻高耳大,文采斐然。 到了燕子歸來的社日,農戶集體殺豬給土地神吃。土地神盡情地享用祭品后,鄉民便也縱情酒食,把土地神吃過的祭品吃個精光,家家扶得醉人歸。春社后,宋慈開始勸農桑,春光晴明,風拂弱柳,王九萬前來說李知州喚他去一趟。 原來,福建招捕使、知建寧府的陳韡進寶章閣待制、知隆興府(治南昌縣),就要離開福建了。 宋慈問:子華兄(陳韡)匆匆離任? 李華說:你還記得當時晏夢彪起事時,有一位叫廖十六的吧? 宋慈說:記得,他率一部分盜徒奔入贛南了。 李華說:對,廖十六與贛南陳三槍勢力會合,盤踞龍南南部的松梓山,趁官府平定晏夢彪之亂的機會,陳三槍勢力反而壯大。如今,陳三槍以松梓山為據點,出沒江西、廣東,所到之處,屠城殘民,極其兇殘。 宋慈問:李大聲呢? 李華說:也同子華兄一起赴江南西路平寇。 宋慈似乎松了口氣。李華又說:對了,子華來信了,也捎一封與你。 宋慈展開信,匆匆一閱,陳韡特叮囑宋慈勤于政事,為民考慮,以保民安民為主。 李華又說:惠父回信時,可以把開辟航道運潮鹽的事和子華兄說說,也不負當年子華兄的薦舉之意,況且,這比我建均濟倉更利民呢! 宋慈說:與天下大勢和贛南民變比,只是區區小事啦。 李華說:陳三槍一直不敢踏入福建,與子華兄在建寧府任職有關,但子華兄擔心他奔赴贛南后,陳三槍就趁勢入閩,再亂汀州。 正說話間,忽報上司派遣運干(轉運使的輔佐之員)陳誠之來了。 陳誠之一到,就開門見山說:陳公韡已奏請朝廷,在汀州各要隘立寨防戍,以防陳三槍入閩及閩地民變復起。 李華對宋慈說:陳運干將協助我們察視地形,確定寨基。 宋慈說:子華兄真是心思縝密。 李華找來推官李順甫,四人商議。 陳誠之說:陳公說,汀州防戍,李知州功不可沒,寧化、上杭新筑了城墻,武平、蓮城也已重筑,但是,要隘之地,或要寨闕如或兵員不足或位置不佳,需重新布防為務。 李華展開方輿圖,幾人按照陳韡的意圖與汀州的地形情況,商議各處建寨的位置和兵員。議后,李華具體地布置道:“寧化下土寨毀于盜賊,在原址附近選定寨基重新立寨,取名安遠寨,駐防的左翼軍由九十人增加到三百人; “柳楊團的福林、三溪兩座寨子,各寨五十人,共一百人,現廢除二寨,重新在隘口立一大寨,取名中定寨,軍士增加到二百人; “黃土寨的鹽運巡檢一百人,如今汀州改運潮鹽,鹽巡可以廢除……” 說到這,李華與宋慈抬頭相視,會心微笑起來,居然陳鞾早就知道宋慈航道開通改運潮鹽的事了。 李華繼續指著方輿圖說:“廢除的黃土寨移到潭飛漈,并入南平寨; “招賢里的原苦竹寨,軍士由五十人增至一百人,改名北安寨。” 宋慈和李華都是親自平定過汀寇的,二人又斟酌各寨的朝向、方位、規模、設防…… 議畢,第二日,陳誠之和李順甫便帶了幾十位兵士前往現場察看地形,定立寨基。 李華也沒閑著,挖開譙樓與儀門兩側的開闊之地,果然發現了溝圳和仆倒的碑刻,碑文指明兩側州府的地界,如此一來,李華不費吹灰之力就建起了儀門兩側嫵媚的行廊,府治愈發壯偉。有年橋南的永康坊、秋成門外社稷前的興福坊次第建成,水南一帶的仁壽上坊、仁壽中坊、仁壽下坊也已題額更名完畢。臥龍山麓的書院規模擴大,水月亭也成了學子講道修習的好去處,蔽敗的蒼玉亭也被順帶重修了,都教場已新建了廳廡便于演武。 宋慈也忙碌著,長汀縣治年歲久遠舊墻頹圮,加上寇變的破壞,愈發破敗凋零,宋慈或重修或新建:鼓樓、門廡、琴堂、寢室、吏舍、府庫,都新妝出浴煥然一新;縣治前一片開闊平地,又建了“宣詔”和“曉示”兩座互相對峙的亭子;兩亭之前,再建一座牌坊,匾額為“詞學坊”,沿詞學坊往前延伸,一條長長的坊街蜿蜒明麗。坊街建成后,余樨說,風也居住在詞學坊,夏天的風會唱著歌吹進來。劉達也難得有詩意的說,街道住著聲音,吆喝聲煎煮聲風聲雨聲不斷地撓撥著人。 一直想建的萬雪亭,宋慈也建起來了。李華寫的“倚松”二字鐫成了匾掛到了圓珠山的亭上,而“萬雪亭”三字也鐫成匾懸掛起來了,“詞學坊”三字也是宋慈所書。 王九萬很忙!王九萬的名字是個很有錢的名字,但他錢不多,寫記倒寫了很多,他很快就寫了《重修長汀郡治記》、《重修水月亭記》、《重建都校場廳廡記》、《重建蒼玉亭記》、《重修長汀縣治記》…… 李華、宋慈忙這些的時候,余樨也沒閑著,他們忙完了,余樨也生產下一個孩子。宋慈對余樨說果然是千金,滿頭汗水的余樨說我說我是你的神嘛!孩子取名學美,但宋慈依然忙著公事,無暇過多照顧余樨,只請了一個奶媽照看服侍,李華讓他的夫人給宋慈送來了喜得千金的賀禮。探查寨基的陳誠之和李順甫也回來了,李華把宋慈喚去,大家聚一聚。陳誠之說,各寨已立,兵員也到位。此時,陳韡與李大聲離開建寧府,赴贛南上任了。 將近秋天的時候,長汀來了一位流浪詩人,叫戴復古。 戴復古,天臺道黃巖縣南塘屏山人(今浙江臺州),六十多歲的他輾轉來到福建,開始了第三次的人生游歷。此時,汀州平靜安祥,百姓樂業。 李華、宋慈、王九萬與戴復古到剛修的水月亭看風搖垂柳波蕩水光,他們談到汀州晏夢彪之亂。從江西過來的戴復古說起贛南陳三槍四處殘害百姓的事,心情抑郁。那時,到了贛州的陳韡無法容忍陳三槍的對百姓的殺戮,他上書朝廷說“若決計蕩除,數月可畢”, 陳韡這位戰士又將迎來一長段的戰斗時光。和平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汀州的安祥打動了戴復古,詩名已盛的他提起筆,為李華寫了兩首詩。 安豐倅李華被旨監軍入閩討賊,華身督諸將先破賊巢穴,所向輒勝,招捕使(指陳韡)之成功,監軍之力居多,守汀州四年,民賴以安,有應變壓難之才,仆游汀、邵間,實知其詳,為賦二首。 其一 英雄疏略書生腐,守調如公天下無。 眼底紛紛付談笑,胸中事事有規模。 從他要路爭馳轂,獨坐偏州再剖符。 平寇功成在誰手?亂山深處問樵夫。 其二 三年壯士起淮濆,賈勇從公定七閩。 在昔猩鼯中夜嘯,而今桃李萬山春。 臨危性命輕如葉,破敵機鋒妙若神。 自此南人不知反,使君還亦是天人。 看戴復古寫詩畢,宋慈抬起頭,余樨和李華夫人正蕩舟從柳絲中穿出,余樨也正轉身瞥見宋慈,四目對接,余樨就大叫道:大哥,你——來——劃! 李華笑看宋慈,宋慈大聲道:我不劃。 余樨做了個鬼臉,轉過身,接過槳,穿過幾片疏落的荷葉,蕩開去了。 戴復古默然半天,眼圈微紅,兩行清淚緩緩落下。 宋慈、李華大驚。戴復古不好意思地笑笑,對宋慈說:今天,心潮澎湃,一是從贛南過來,深知和平的不易;二是從情海中過來,深知情愛的動人。惠父啊,你與夫人,言少情長啊。 宋慈說:戴先生一定是有傷情的事! 確實有。 戴復古流寓江右武寧那年,一位富翁看上了他的才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三年后,他忽然對女子說要走,苦行僧式的戴復古不會因為一個女人而停下腳步,更何況他隱瞞了他有妻子的事實——雖然他對媒妁之言的妻子不算愛,但結發之妻的事實不能改變。女子問他原因,“只想萍蹤浪跡四處漂泊”當然不能成為離開的原因,他也沒再隱瞞他娶過妻子的事實。女子對富翁說讓戴復古走,富翁大怒,女子婉轉請求,并將所有的嫁妝送給了戴復古,而后,給他一封緘好的信,對他說為她做最后一件事。戴復古點頭答應。女子說離開她一天后再啟封閱讀。 戴復古離開女子一天后,閱信,是一首《祝英臺近》。 惜多才,憐薄命,無計可留汝。 揉碎花箋,忍寫斷腸句。道旁楊柳依依,千絲萬縷,抵不住,一分愁緒。 如何訴。便教緣盡今生,此身已輕許。捉月盟言,不是夢中語。后回君若重來,不相忘處,把杯酒,澆奴墳土。 曾經,女子對戴復古說,如果你不在,我就學李白捉月赴水。本以為她一時戲言,卻沒想她真的赴水而亡。 戴復古不敢忘記那段生死之托:“后回君若重來,不相忘處,把杯酒,澆奴墳土”。 十年之后,戴復古到這位曾枕邊相伴的女子墳前,想起這位深愛著自己的女人與他郊游同題粉壁的快樂,與他分別時燈下裁縫的傷感……他將酒酹墳前,吟詠了一首詞《木蘭花慢》,就再也忍不住號啕大哭起來。 木蘭花慢 鶯啼啼不盡,任燕語,語難通。這一點閑愁,十年不斷,惱亂春風。重來故人不見,但依然,楊柳小樓東。記得同題粉壁,而今壁破無蹤。 蘭皋新漲綠溶溶。流恨落花紅。念著破春衫,當時送別,燈下裁縫。相思謾然自苦,算云煙,過眼總成空。落日楚天無際,憑欄目送飛鴻。 此時,劉克莊又來信了。 宋慈一直記著謫居故里的劉克莊,春暖花開的時候,宋慈曾給劉克莊去信,說他鹽運航道開通的事,也說李華修譙樓的事,宋慈聽李華說想找人為他修譙樓寫一篇記時,宋慈想到了劉克莊。 劉克莊回信中,對宋慈開通航道的事大加激賞,同時,第一時間告訴宋慈,真德秀已啟程赴福州,以顯謨閣待制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撫使,而他自己,也將攜家赴吉州任通判。當得知李華將凋零破敗的郡治修建一新且又重建譙樓的事,也不推托,欣然寫了《汀州重建譙樓記》。宋慈展開信紙,讀道: 汀,古郡也,官寺皆百年老屋,廩廩覆壓。紹定六年,建安李公出守,稍撤而新之,由堂寢至門廡,由庫廄至亭榭,皆煥然改觀,獨譙樓以費伙未皇及。公益務節縮,得鏹二萬緡,將改作,適當路牟和左右望而豪奪,公慮是役之賈禍,移鏹糴米若干斛為均惠倉,汀人始免貴糴之患……公名華,字實夫,資忠義而輔以材智,計而戰,戰則克,慮而動,動必誠。余從真公文,見其尚論當世人物,如公僅屈一二指,故因斯樓之成具書之,以志后人云。 李華聽了,連忙道:后村過譽后村過譽! 戴復古和劉克莊同是江湖詩派的詩人。 宋理宗寶慶元年(1125年),陳起刻印詩集《江湖集》,劉克莊、戴復古的作品均收錄其中,也就因為這本詩集有劉克莊的“落梅”句,劉克莊因此獲罪。眾人說到劉克莊,又是一番感嘆,這位被梅花誤了十年的詩人!這位終于又出仕任吉州通判的詩人。 兩年后,戴復古到廣東,李華、李昴英、戴復古將會在同一時空相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