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善珍,化名華春。建陽縣黃坑鄉大坡村人。世代務農,父張元清,兼營茶葉。他十四五歲,在老師封松亭門下,讀《四書》《詩經》,能寫一手好字。后來,和老師封松亭一起在黃坑后塘朱子祠教書,曲封松亭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為了開展革命活動,受命到黃坑街開香菇行。一年后,轉到黃坑鄉公所任主任干事。他以文才出眾,辦事干練,很快獲得鄉紳馮克明的信任。因革命工作需要,經組織批準,他與馮克明結拜為把兄弟。 張鈞利用鄉公所這一合法陣地,發展黨的外圍組織,成立秘密革命武裝,進行活動,抗日戰爭初期,閩浙贛青年鏟奸團在黃坑成立,張鈞任鏟奸團書記長,王商德(鄉長)任總指揮,馮克勤任副總指揮,黃文斌任秘書長。黃坑鄉10個保中9個保長,參加這一組織,并開展各種活動。 張鈞派自己的胞弟張善為(又名祖榮)任交通員,經常往返于黃坑、新歷、塘頭與大坡之間。并在九峰街溫啟亮的煙店設地下聯絡站,曾鏡冰、王文波等黨的領導曾到此店落腳,指導革命工作。張鈞等利用這個聯絡點,經常組織人把電池、食鹽、香煙、火柴、蠟燭、臘肉布匹與膠鞋等物資挑運到大坡,供應游擊隊,有一次,中共福建省委游擊隊百來人,轉移到離大坡數華里的里三坑,糧食缺乏。張鈞就集中糧食千余斤,派人運往里三坑,解決游擊隊的口糧問題。 民國26年(1937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遷駐諸母崗,土豪馮克明以黃坑特別區區長的身分回到黃坑,組建“剿共義勇隊”,妄圖在七、八、九三個月內消滅中共福建省委及其游擊隊。張鈞利用跟馮克明的特殊關系,摸清國民黨政府軍撒大網的“清剿”計劃,及時陶蔽商散暴露的地下交通網點,使馮克明破壞地下交通聯絡點,然后進一步消滅中共福建省委機關的陰謀未能得逞。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大抓壯丁,擴充閩浙贛武裝,圍攻閩北游擊隊。張鈞奉上級指示,以抗丁、抗稅、抗糧為斗爭的主要任務。張鈞聯合各保保長,采取“拖、磨、欠減”的辦法,抵制國民黨政府抓丁派款,把更多的群眾爭取到統一戰線中來 民國29年,陽縣政府派兩個征兵官到黃坑,限期征調新兵。這時馮克明恰不在家,張鈞等秘商,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半途狙擊征兵官。次日天還未亮,丁厚全帶著幾個隊員來到五里山埋伏。兩個征兵官被“啪啪”的槍聲嚇得魂飛魄散,躲入茂密的樹林里抱頭鼠竄。 鏟奸團的這種過“左”行動,違背了“隱蔽精干,長期潛伏、積蓄力量,以得時機”的方針,使國民黨右派覺察到這股力量威脅他們。張鈞等鏟奸團領導也意識到很難繼續在黃坑鄉進行合法斗爭。民國30年冬,決定舉行暴動。11月派人到崇安領槍,同時策動黃坑鄉公所自衛隊作內應,一起舉行暴動。這年臘月,雨雪連綿,道路泥濘,無法同游擊隊取得聯系。整年2月20日(農歷正月初六日),國民黨政府八十師陳維金團副帶領兩個營的軍隊,迅速地從邵武開來,占領黃坑,立即封鎖各條路口,逮捕黃坑街和平保保隊副陰旺生,進行拷打審問,逼他供出組織成員名單。2月28日,王商德、馮克勤、黃文斌、范敬唐、張鈞、邱如陵同時被捕,3月3日和5日接連大搜捕鏟奸團成員,10余人被捕和在拒捕中犧牲 3月14日,反動派在黃坑槍殺溫啟亮等9人,協迫張鈞自新不成。翌日是黃坑墟日,張鈞被押到街上游一圈,然后送到牌坊里馮家莊大坪上處決。樓上架著機槍,戒備森嚴。張鈞只穿著一條短褲,被捆綁在臺前。國民黨反動深強迫群眾從他身旁走過,每人戳一刀,否則就以同黨分子論處。張鈞就這樣英勇就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