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象斗:名文臺,字象斗,號仰止子、三臺山人、三臺館主又有別名余世騰、余象烏、余季岳、余君召、子高父、元素等,是明后期建陽書坊中最負盛名的書坊主、雕版印刷出版家,在歷史通俗小說、刻板印刷、小說點評等領域都獨領風騷,成為建本刻書史上一座高峰,對后世產生過極為深遠的影響。 根據清末編修的《書林余氏重修宗譜》記載,余象斗是建陽余氏第三十四世子孫。他的父親名為余孟和,號雙峰,母親姓劉。余象斗的祖父名為余繼安(1492-1562),曾于16世紀上半葉在家鄉當地購置大量田地,積累家資,又為方便給子孫講學和印書藏版建清修寺一所,為一度相對衰落的余氏家族的刻書業復興打下了基礎。 余象斗曾自述,其少年時學習儒家經典,致力于考取功名,曾為邵武縣儒學諸生。自幼對堪輿之學很感興趣。萬歷十三年(1585)底,余象斗成親,次年,長子余應甲出生。 萬歷十六年(1588),他以“三臺館”的堂號刊刻了《萬天官四世孫家傳平學洞微寶鏡》一書。又以余世騰的化名與他人共同刊刻了熊大木的小說《全漢志傳》。此為現存余象斗所刻書目中最早的兩種。“三臺館”一名,被余象斗一直沿用,作為他書坊的堂號之一,他也因此常自稱“三臺館主人”或“三臺山人”。同時,他還使用“雙峰堂”的名號,這一名號傳給了余氏后人,一體沿用至清初。 萬歷十九年(1591),余象斗正式全身心從事刻書,并開始大量聘請官僚、縉紳、文人學者等參與撰稿、編輯。考諸現存資料,僅萬歷十九年(1591),余象斗就刊刻了十幾種科舉應試類書籍,并刊刻一些小說類的“雜書”。同時,他積極與其他地區的刻書業界建立聯系,此時,他已經開始對一些金陵版書籍進行重刻了。萬歷二十年(1592),刊刻了《新刻按鑒全像批評三國志傳》(即《三國志傳》,本書是名著《三國演義》的一個重要版本)。萬歷二十二年到萬歷二十三年(1594-1595),刊刻的書籍包括《鋟兩狀元編次皇明要考》和《水滸志傳評林》。其中《水滸志傳評林》為現存最早的、完整的簡本《水滸傳》版本,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萬歷二十六年(1598)至崇禎十年(1637),余象斗編撰并刊刻了大量自撰的公案及歷史題材小說:諸如《皇明諸司廉明奇判公案》(簡稱《廉明公案》,后又有續集《皇明諸司公案》)、《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志傳》(即《北游記》)、《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即《南游記》)、《古今韻會舉要小補》《列國志傳》(已知中國最早的一部小說前傳),以及吳元泰的《東游記》《刻仰止子參定正傳地理統一全書》(此書非余象斗本人刊刻)。崇禎十年(1637),他刻印《五刻理氣詳辯纂要三臺便覽通書正宗》一書,這是已知他最晚的一次刻書活動。晚年的余象斗在建陽、邵武當地德高望重,多次受到官府旌獎,曾被賜予“儒官章服”。 在長達數十年的刊刻印刷、編撰出版生涯中,余象斗積累了大量的自創文學作品,他在小說創作、編輯和評點方面做出很大貢獻,也對中國通俗文學尤其是章回小說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