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建陽區委書記魏敦盛到掛點聯系的建陽區水吉鎮仁山村,與鎮村干部、黨員群眾代表面對面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交流學習心得體會。 “仁山村是全國科特派制度的源起地。2002年以來,先后11批、2個科特派團隊、23名科技特派員下派到仁山村,從謝福鑫到應薛養再到張水生,老、中、青三代通過‘傳幫帶’,培養了眾多鄉土專家,促進了仁山村葡萄、桔柚等特色產業持續發展壯大。”宣講中,魏敦盛活用實際,以科特派制度與仁山村的“緣”為引,用生動平實的語言,村民身邊的案例,并結合自己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體會,圍繞“一個中心任務”“經歷了三件大事”“三個‘務必’”“五個‘必由之路’”“六個‘必須堅持’”五個數字,為大家梳理解讀了黨的二十大報告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 魏敦盛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是一份舉旗定向、引領復興、興黨強國的好報告,報告所總結的大事和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與農業、農村、農民息息相關。我們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創新形式、豐富載體,黨員干部帶頭,原原本本學、長期深入學、結合工作實際學,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仁山村名就出自《論語》中的這句話,它充分體現了仁山厚重的人文歷史。我們要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牢記初心使命,發展產業經濟,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魏敦盛指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關鍵在落實、在行動。仁山村要結合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依托葡萄、桔柚等村民致富的支柱產業,放大產業優勢、完善產業體系、創新生產模式,推動一產向二三產延伸,重點突出產業振興;要讓更多優秀人才愿意來農村,并且能夠留得住、干得好,做到既用好“眼前人”、又發展“后備軍”,強化人才振興;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聚焦人居環境整治關鍵環節,注重綜合施策,打造美麗鄉村,抓牢生態振興;要促進文化惠民,深入結合朱子、建盞文化,依托科技特派員技術指導優勢,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激活文化振興;要壓實政治責任,深化工作機制,樹立鮮明導向,建強兩委班子,夯實組織振興。 “十九大以來的五年和新時代以來的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仁山村要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團結力量,圍繞重點特色產業發展,把‘科特派制度源起仁山村’做成名片,推動仁山村融入全鎮、全區、全市發展大局,用踏實工作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魏敦盛強調,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全區上下要聚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個首要政治任務,著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三個務必”,奮力打造與“雙世遺”特質相匹配的綠色生態之城,讓中國式現代化在潭陽大地開花結果。(姜法彪 張威 翁宇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