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一方格,服務于轄區百姓;一張嘴,一雙腿,穿梭在大街小巷;一支筆,一個本,記錄著社情民意。 自福州、浦城疫情發生以來,建陽區崇泰街道立即激活疫情防控指揮體系,全面進入防疫狀態,轄區網格員聞令而動,宣傳、摸排、上門服務、整理材料、上報表格,每日在“網格”與社區間奔波…… 能為居民辦實事,想想就很開心 “您好,我是嘉禾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人員,跟您核實下你近日是不是去過中高風險地區……”在接到建陽區疫情指揮部下發的數據,對需管控的中高風險的人員立即管控,一天下來要聯系多少人,邱淑婷自己也數不清楚。即便凌晨,只要疫情防控平臺跳出來數據,她也要馬上進行排查。 “雖然打電話打到疲憊不堪,個別居民也不理解,但是想到能夠在電話里織密防疫網就覺得值得了。”作為一名專職網格員,邱淑婷正準備上門為從中高風險地區回來的居民安裝門磁。“你安心居家,有什么需求就找社區,我們會盡全力解決,門外我們安裝了智能門磁,它會感應是否有人進出,你就放心吧,你有什么疑問和困難都可以和我聯系,這幾天會給您安排上做核酸。”邱淑婷認真、耐心地和居民說。有了門磁是對于居民更好的保護,擔心自己講解的不夠到位,還特地多存儲了幾個居民的聯系方式,方便后續溝通。 “晚上11點之前都不敢睡覺,怕有新的摸排任務,疫情嚴重的時候,凌晨兩三點也有,雖然有點累,但是想想自己能為家鄉做點貢獻,能為居民辦實事,想想就很開心。”邱淑婷說。 我還年輕,能再干幾十年 “最近出門要戴口罩、盡量少聚餐、避免聚集……”“我現要對常住人口信息進行重新摸排核實,請你給予支持,謝謝。”童子山社區的三級網格員盧三妹,這兩天正忙著向萬晟皇庭小區的住戶宣傳防疫政策,剛跑完一棟樓的她表示:“不要看我已經51歲了,我心態年輕著呢,我去年2月份提交的入黨申請書,今年9月已經轉預備黨員啦,我還要再干幾十年,好好為人民服務!” “三妹是建陽南平瑞盛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的一名職工,在她還不是網格員的時候,就來我們社區當志愿者了,平常工作不僅熱心還仔細,有時候入戶結束,還會幫我們把信息錄入到電腦上,大大減輕了我們工作人員的壓力。”童子山社區書記黃桂芝說道。 她是三級網格員,更是“一級”志愿者 今年68歲的李愛美,已經是崇陽社區一名“老志愿者”,目前擔任崇陽社區的三級網格員。“為了增強市民的防護意識,我們也要多上門、上街宣傳。”李愛美正拿著小喇叭在小區樓下宣傳防疫政策。“我主要負責第一網格中103戶人家,對自己負責的住戶信息進行走訪更新,上報社區專職網格員在網格系統及時更新住戶信息,每天走走路、爬爬樓也不算辛苦,大家信任我,我也要認認真真的把事做好才行呀。”李愛美告訴記者。 “我們社區2017年剛成立的時候,李阿姨就來申請當志愿者了,每次疫情防控她都主動請纓,有什么事情需要她幫忙也都非常熱心。外省市疫情嚴重時,李阿姨經常走訪摸排,發現外省市返鄉人員及時上報社區核實情況,有了網格員的政策后,她更是第一時間申請當網格員了。”崇陽社區副主任鄭淑惠如是說。 小網格撬動大治理,網格是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目前崇泰街道共有一、二、三級網格260個,網格員們用“網格微力量”匯聚“抗疫大能量”,全力構筑起守護群眾生命安全的疫情防控“大屏障”。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使命和擔當,身上的紅馬甲帶來了溫暖的信號,也點燃了戰勝疫情的希望。(黃杰敏 黃慧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