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認為,建陽區可借鑒浙江大學的紫領人才俱樂部和求是強鷹實踐成長計劃。”“可以加強校地合作前置引才關口,強化人才考核評價,明確人才晉升通道,給人才更大的展示舞臺。”……日前,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舉辦的“才薈潭陽·共話發展”人才主題沙龍暨人才研修活動上,人才代表結合各自崗位工作特點,暢談感想、各抒己見。 “才薈潭陽·共話發展”人才主題沙龍暨人才研修活動(來源:建陽區委組織部) 人才主題沙龍暨人才研修活動是南平市建陽區在提升人才工作水平上打出的系列組合拳之一。近年來,建陽區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在人才“引、育、留、用”上出實招,積極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為建陽高質量跨越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在“引”上拓思路,破解引才難題。建陽區緊緊圍繞南平“3+4+5”產業集群和建陽區重點打造“5+3”產業集群,緊扣產業發展需求,與中國水稻研究所、福建省農科院、深圳浪尖設計集團等開展深度合作,成立了“永富種業創新產業研究院”“福建省竹木產業工業設計研究院”等高端人才培育平臺。開辟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拓寬渠道聚才,通過“人才·南平校園行”等活動,著力補齊緊缺急需人才短板,成功引進“百人計劃”創新團隊,緊缺急需招聘醫療人才94人、教育人才199人。 在“育”上出實招,提升培育質效。注重在一線培育人才,創新黨建引領“金融+科技+人才”的聯動模式,讓57名下派書記、275名科技特派員、54名金融人才、19名流通助理、182名基層黨群工作者在鄉村振興一線練本領、長才干。同時,立足本土特色,發揮“建盞、建本、朱熹、宋慈”四大名片作用,加強與北京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開展校地合作,開展建盞、建本、白茶技藝區級傳承人評選,積極推進陶瓷、雕版印刷高技能人才培養,目前共有國家、省、市、區級技藝代表性傳承人182名。 在“留”和“用”上傾真情,優化服務環境。建立區級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人才、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系服務人才工作機制,通過走訪慰問、實地查看項目、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及時了解人才工作現狀、需求訴求并積極協調解決反饋,確保人才平時有人訪、惑時有人解、難時有人幫。積極落實省、市各項人才發展專項資金,設立1612萬元人才專項資金,以每年10%的比例遞增。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投資4000萬元建設建陽區人才公寓,累計發放人才購房補助920萬元,惠及184人。 圖片建陽區人才公寓(來源:南平市委組織部) 下一步,建陽區將繼續圍繞“做強區域中心人才集聚發展地標”定位,強化人才硬支撐,堅持以產聚才、以才促產,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三鏈”深度融合,加大人才服務保障力度,堅持“物質上的保障”與“精神上的尊重”相結合,積極落實兌現各項人才政策,通過人才驛站、“潭陽人才卡”、青年人才旅社等品牌,不斷釋放人才發展“新動能”。(周心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