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平市建陽區加快實施人才強區發展戰略,扎實做好人才“引育留”文章,積極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積極貫徹落實“才聚武夷”行動計劃,做優服務、保障需求,營造人才發展良好環境,同時充分發揮企業引才用才主體作用,搭建引才聚才平臺,創造拴心留人條件。人才不斷地聚集,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借“竹”產業 匯聚人才智力 龍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建陽區竹木產業的龍頭企業,是一家專注竹材料研發、產品設計、生產、自主品牌建設及產品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龍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省高層次人才連健昌說:“企業的發展最大的瓶頸就是人才的瓶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地政府也出了很多政策,協助我們引進了各方面人才”。 2017年,建陽區公開引進的省高層次人才王曉民目前擔任龍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看好公司發展前景的她辭去了一線城市的工作來到建陽。“我們是第一批人才引進的,政府給我們的獎勵政策讓我們很驚喜,受惠蠻大的,有這個政策在,也是我們留在當地強有力的支撐”。一系列人才優惠政策讓王曉民吃下了“定心丸”。 建陽區依托竹循環經濟產業園、經濟開發區等平臺載體作用,圍繞林產工業、竹木設計等產業,由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牽頭,組織8支招商引才小分隊,前往云南昆明、浙江溫州、廣東廣州等地開展招商引才活動。 2021年11月龍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批、全省首家在北交所上市企業。2021年12月,建陽區掛牌成立福建省竹木產業工業設計研究院,引進培養產業人才130余人。2021年竹業產值實現41億元,同比增長5.1%。2021年7月,龍竹科技纏繞式竹吸管制造技術通過中國竹產業協會組織專家組論證,獲得中國、歐盟、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竹吸管專利。可實現規模化生產,竹吸管毛利率達到45%以上,年產量預計達8億支。 用“竹”創新 發揮人才效能 建陽區不斷完善育才機制,讓人才“育得優”。建陽區注重搭建優質平臺,強化產業“磁吸”作用,鼓勵支持企業自主建設或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共建各類研發平臺,為“產城才”融合提供支持。堅持政府投入與市場運作并重,區政府投資2200萬元與浪尖設計集團、莊禾竹業科技等龍頭企業組建福建省竹木產業工業設計研究院,柔性引進竹木產業高端人才11名,技術合作產業專家60名,以核心技術攻關為突破口,探索一條“優質資源+高端人才+研發創新”新路子。 建陽區鼓勵龍竹科技發揮引才主體作用,創新推出人才股權激勵制度,以創業元老、管理高層、技術精英為主體,以省市區級高層次人才評定結果為參考依據,通過企業董事會評選確定激勵對象。目前已打造一支37人的專業研發人才團隊,其中,省級高層次B類人才1名、C類人才2名,發放人才激勵股權350萬股,市值達5500萬元。 龍竹科技董事長連健昌說,“我們企業也配套出臺了一些機制,來引進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一方面我們出臺了股權激勵機制,另一方面也為這些人才提供了再學習的機會,促進他們和企業同時發展,提升他們的成長空間。” 建陽區深化產才融合示范園區建設,推行“園區+項目+人才”引才模式,組織園區赴江西贛州、廣東惠州等地開展招商引才活動,成功引進總投資達7.6億元的莊禾竹業、卓森木業、福達機械等8個項目,招引竹產業技術人才110余名。 激“竹”動力 賦能人才成長 建陽區積極落實省、市各項人才政策兌現,設立人才專項資金,2021年區財政投入人才發展專項資金1600余萬元,并以每年10%的比例遞增。按照60%比例給予竹木企業新引進人才薪酬待遇等補助,累計發放補助85萬元。獎勵榮獲省引進B、C類高層次人才,為各項人才政策落實落地提供有力經費保障。 建陽區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出臺《南平市建陽區人才公寓管理使用暫行辦法》,安排30余名竹木產業人才入住人才公寓,落實第一批2位竹木產業高層次人才的獎勵房兌現。“我在人才公寓住了已經快五年,要是遇到什么問題,政府都會想辦法幫我們解決。”王曉民感激地說。 建陽區依托建發悅城中心、萬達廣場商圈,在建盞文創園、召星傳媒、筑夢空間等企業機構成立青年之家、團聚人才聯絡站、人才漂流書屋等12個交流平臺。 建立區級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人才、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系服務人才工作機制,挑選26名職能部門業務骨干作為人才工作專員,構建人才工作聯絡網,定期到園區、企業開展“點對點”上門服務,為30余名人才解決子女入學問題,協助4名竹木產業人才成功申報省級高層次人才認定,培養3名竹木產業人才為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江蘇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