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建陽區麻沙鎮新溪村,有一位遠近聞名的“養螺能人”名叫黃軒,在鎮黨委、政府的號召之下,黃軒毅然決定返鄉創業,開始潛心鉆研田螺養殖技術。 2017年,黃軒回到家鄉,開始研究田螺養殖。在創業初期的時候并不順利,黃軒精心打造的多處試驗田均以產量低、品質差而告終,然而黃軒并不放棄,開始不斷試驗,并對每一次數據進行記錄,細致摸索田螺的生長習性、成活率、病害等,同時主動向上級農業技術部門以及專業農業技術人才請教,不斷提升自身技術。 ![]() 在黃軒不懈地努力之下,2021年他養殖的中華圓田螺達到每畝1200斤。如今,他已經成為了人們口中的“80后螺哥”,周邊的種養戶甚至省外的種養戶都紛紛上門請教,目前在全國各地共招收了40余名學員。 隨著技術不斷地成熟完善,黃軒開始思考如何發展“稻螺綜合種養”模式。通過病蟲害預防,氣候溫度觀測,溶氧量、pH值以及菌相藻相測試等日常管理,該模式下“稻螺共生”每畝螺產量預計可達800斤,品質更佳,肉質更飽滿。 “稻螺綜合種養”模式,是將種植水稻與養殖田螺有機結合在同一生態環境中,通過田螺在稻田中活動及物質交換,增加水稻根部的溶氧與營養物質吸收,促進水稻的生長,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同時稻田中的浮游生物、雜草、稻花等可為田螺提供充足餌料,實現稻螺共生,互惠互利。 ![]() “對于田螺養殖技術,我們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螺哥幫助我們解決了技術上的難題,也讓我們更有信心把螺養好!”田螺種養戶辜金爐表示。 “返鄉開始從事田螺養殖至今已有五年了,我也是通過不斷的技術摸索總結出來的經驗‘稻螺共生’是一種新型的養殖技術和養殖模式,我也希望將我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帶動大家共同參與進來,共同實現富裕。”黃軒表示,在他的帶動之下,新溪村、永興村、杜潭村、留田村等周邊村已發展了50余畝“稻螺綜合種養”試驗田,預計帶來總收益可達45萬元。 ![]() 下一步,麻沙鎮將持續關注“稻螺綜合種養”模式進展,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與循環經濟,提升產業附加值,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林金才 范世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