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陽區將口鎮人大主席團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強化人大代表活動室(點)建設,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密切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點、線、面全面更新,陣地建設織密“貼心網” 代表聯系群眾活動室(點)作為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是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將口鎮人大主席團按照《關于規范鄉鎮(街道)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活動室建設的方案》要求,進一步規范代表活動室(點)建設。2022年,將口鎮人大代表活動室經搬遷整修后正式掛牌,以“八有”標準,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運行機制。同時,在橫塘、山尾、楊香、石維村建設規范化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活動點,并完成了回潭、松柏、新建、芹口、將口、西岸、東田、胡巷村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活動點改造升級。 在活動室(點)完善升級后,將口鎮人大主席團不斷加強代表履職管理。在活動室(點)設立公開宣傳欄,公開代表開展活動的相關制度、工作流程、代表信息以及活動安排等內容,按照一人一檔的要求健全代表履職檔案,詳細記錄代表參加會議、培訓、視察、接訪等情況,推進閉會期間代表活動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 陣地有保障,管理有落實,機制有創新。將口鎮人大主席團探索出“3+2+1”代表聯系選民互動機制,將市區鎮三級代表編入網格,充當網格長、網絡指導員、網格員,按照就近就便原則確定聯系的村民代表、戶代表,讓代表更好地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學、知、行多措并舉,能力提升打開“新引擎” 為切實提升人大代表履職能力和工作水平,保證代表更好依法行使代表職權,履行代表義務,將口鎮人大主席團圍繞代表履職必備的法律法規、代表權利義務和執行職務等內容,分期分批對市、區、鎮人大代表展開輪訓;組織開設人大學習課堂,鼓勵人大代表輪流上課,根據代表特長,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行業各領域的新知識,分享讀書、學習、工作、生活的感悟。2022年,將口鎮人大主席團累計開展集中培訓3期,組織學習課堂4期,參加代表230人(次)。 在加強代表培訓,提升代表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將口鎮人大主席團注重將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實踐動力,圍繞將口鎮發展實際,組織區鎮代表開展視察調研、密切聯系群眾。近年來,將口鎮人大主席團圍繞全鎮中心工作,聚焦發展大局,面向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精心選題,開展項目專題視察,參與松柏櫻花觀光園二期旅游項目、將口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項目、國華醬酒等項目的組織謀劃、建設實施和跟蹤監督,有效推動將口鎮民生項目落地見效,助力將口鎮經濟社會發展。 訪、辦、督形成合力,服務群眾架起“連心橋” 將口鎮人大主席團依托“3+2+1”互動機制,創新研究出“三訪”工作法,人大代表在“圩日”開展代表接待選民活動;在每月1日晚走村入戶聯系群眾;根據工作實際每季度確定一個主題走訪選民,傾聽群眾意見,收集群眾訴求。“圩日接訪+民情夜訪+季度走訪”成為溝通民意的“直通車”,在“三訪”工作中收集的意見建議,將口鎮人大主席團按照“分類辦理、精準服務”的原則,按照志愿服務、綜治調解、上級協調等類別,交由區鎮兩級有關部門予以解決,代表主動對接相關部門,跟進辦理情況,并將處理結果及時向選民反饋。 掌握民情有方法,人大監督有力度。為確保意見建議辦理落實力度,將口鎮人大主席團同步建立“三個反饋”機制,即意見建議辦理過程中,承辦單位須向鎮人大主席團書面反饋辦理進展情況,重要建議每月反饋,一般建議每兩個月反饋;辦理結束后,承辦單位將辦理情況向代表反饋,征求代表對辦理情況的滿意度;對于已經辦結的建議,不定期開展跟蹤回訪,并將回訪情況及時落實反饋,通過這種閉環式跟蹤建議辦理模式,在代表與群眾間架起“連心橋”,確保群眾呼聲有回應、群眾需求能落實。(袁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