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9日,走進建陽區水吉鎮仁山村山溪葡萄生態種植基地,一串串飽滿的葡萄掛于枝頭……眼下正值葡萄成熟季,大量優質葡萄陸續上市。 幾輛冷鏈運輸車一大早就停在合作社的冷庫前,合作社理事長林遠興正在組織社員搬運新采摘的葡萄出貨,搬上冷鏈車,幾個小時后便送達江西、浙江、福州等地的市場。 “以前收購葡萄都是在地頭直接裝車走的,不確定因素比較大,自從仁山村山溪葡萄合作社有了冷庫之后,葡萄在里面可以儲存一段時間,方便分揀。以前一車不夠,半車也得走,費時費力還費錢,現在鮮果損耗少了。”來自江西的客商說。 建陽區水吉鎮仁山村是南平市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起源地和種子地。近年來,在建陽區委與區政府的引導下,仁山村將科技創新作為決戰決勝鄉村振興的金鑰匙,由此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廣“仁山葡萄”品牌。 水吉鎮通過科技特派員、下派第一書記、流通助理三支隊伍一體化運作,做大做強支柱產業,不斷提升特色優勢的競爭力,促進村民致富、村財增收。在以科技特派員謝福鑫為骨干的科技特派員團隊幫扶下,一片片葡萄鋪成了仁山村村民的“致富路”,讓仁山村走出貧困,成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葡萄生態種植基地采用全價厭氧生物有機肥,氮磷鉀含量豐富,葡萄的糖分和口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得益于我們與農業專家的合作,現在基地里的葡萄真正做到了綠色無公害種植,現在好了,我們的葡萄品質有了保障。”林遠興說。 仁山村的葡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全村85%的村民都從事葡萄種植,面積從2003年的74畝,增加到現在1200多畝,輻射帶動周邊3個鄉鎮17個行政村種植葡萄3200多畝,年產值3700萬元。 水吉鎮仁山村山溪葡萄合作社理事長林遠興介紹道,“仁山村將繼續擴大葡萄種植面積,提升我們村的葡萄品質和品牌,打造成水吉鎮乃至建陽區的休閑觀光旅游區,實現純農業村向農旅結合,第一和第三產業互補,生態環境同經濟發展共同進步的轉變。” “仁山葡萄”于2010年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志,2017年成為廈門金磚會議指定果品,2018年成為首批授權使用“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產品。仁山葡萄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優。因葡萄而富,因葡萄而甜,仁山村也先后獲得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省級生態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榮譽。 作者:江蘇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