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望山邊點點紅,六月楊梅果飄香。 又到了五六月楊梅成熟的季節,在建陽區小湖鎮貴源村的寅懋荘生態家庭農場,一棵棵楊梅樹綴滿了紫紅色果實,摘一顆輕輕咬開,楊梅的幽香、酸甜可口的味道瞬間襲來,游客們在農場里嘗鮮,一旁的工人們也忙得不亦樂乎,一筐筐楊梅即將裝箱銷售趕赴“味蕾之約”。 一走進楊梅山場就能聞到迎面而來的楊梅香氣,清香酸甜并伴隨著雨后泥土的芬芳,頓時讓人心曠神怡。 近年來,建陽區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引導農民開辦家庭農場,發展多種經營,實現多產業融合。 小湖寅懋荘生態家庭農場發展多種經營,擁有毛竹山200多畝,農場主魏火有的毛竹山上種的大部分都是毛竹,間種了楊梅樹,毛竹林里養了家禽,山下種了珍貴樹種、蔬菜,初步形成了立體種養模式。如此一來,毛竹林為家禽提供活動場所,家禽為毛竹林提供有機肥料,竹筍作為原材料供應加工廠生產,獲得的收益又投入到對毛竹山的經營中去,構建了一條以毛竹山為中心的“種養加”循環產業鏈。 “綠色環保是生態農業發展的‘法寶’。毛竹林、楊梅樹為雞、鴨提供了活動場所,在空氣清新的山上搞養殖,不僅能提高家禽的肉質,而且家禽和植物都不易患病。”魏火有說。 幾年來,老魏夫妻倆堅持多種經營發展理念,示范種植特色楊梅品種和中華蜜蜂特色養殖,帶動小湖村、葛墩村50多戶農戶種植東魁楊梅560多畝,推廣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技術,培養樹冠,提早結果,生草栽培,人工鋤頭,種植綠色,防止水土流失。示范推廣中華蜂養殖,科學管理,總結經驗,帶動16多戶農戶養殖蜜蜂580余箱,年產蜂蜜1450公斤,增加農戶收入29萬元。 小湖是楊梅之鄉,全鎮的楊梅栽培面積就達到了3600多畝,年產量達3000多噸。 每年端午節前后,像在葛墩磨林集福家庭農場徐治福的楊梅種植園,大烏楊梅掛滿樹枝,閃紅爍紫,讓人垂涎欲滴,眾多游客相約采摘體驗,笑聲在果園蕩漾。 徐治福介紹,果園所種植楊梅為大烏楊梅,好楊梅自然深得消費者追捧。“我在山上種了多年,沒有工業污染,生態條件好,果園只施有機肥,楊梅品質口感更好。” 在家庭農場的大院里,一邊是工人忙著采摘楊梅,另一邊是工人忙著挑選、過秤和裝筐。 從市區專程駕車前來的陳女士已連續幾年來這里買楊梅。“我和朋友們聽說小湖楊梅成熟了,就相約來體驗采摘,這兒的楊梅真甜!”陳女士從籃子里拿出一個楊梅,咬了一口,嘴角汁水流出,臉上笑開了花。 徐治福的果園采取“矮樹化”管理,控制果樹高度,方便游客采摘。老徐介紹,大烏楊梅果實大、品質好,市場價格高,“這邊包裝好的100多箱楊梅都是老客戶預約采摘的,個頭最大的最貴,一公斤能賣到50元,準備通過快遞冷鏈運輸給外地客戶。” “家庭農場是農家增收致富的好榜樣、好幫手。”小湖鎮鄉村振興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全祖和說,“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和更多支持農村發展政策的出臺,越來越多像魏火有、徐治福這樣的新型職業農民選擇以多種經營為主,發展生態農業,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戶增收致富。”(江蘇閩 吳佳穎 邱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