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鎮的文化底蘊深厚,這里有朱熹創建的寒泉精舍,有國家級傳統村落小源村……”說起建陽區莒口鎮,現任科技副鎮長的邱新儀如數家珍,滿是自豪。這位立志扎根農村的年輕女干部,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地走在服務基層的道路上。 2020年8月,北京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邱新儀分配到建陽區莒口鎮任科技副鎮長(二級主任科員),兼任莒口鎮焦嵐村村主任助理。入職后,邱新儀馬不停蹄地走訪了莒口鎮17個村(居)、20余個站辦所和相關單位,走訪了焦嵐村13個自然村,并經常入戶與村民談心。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基層就是我的新學堂,我在紫云英的花海中學習綠肥的改土增肥知識,在水稻漸變的色彩中明白‘不違農時’方能‘谷不可勝食也’……”基層的土壤為邱新儀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成長養分,向群眾學習、向同事學習,她快速進入角色,積極發揮作用。 邱新儀主動學習產業發展知識,協助焦嵐村開展村集體獨資企業種植特色稻米的創新實踐。從育秧、插秧到施肥、除草,她和村兩委干部幾乎每天都要到種植基地看看水稻生長情況。通過完善架構、申請資質并實施“陽光1+1”牽手計劃,基地成功入選“建陽區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 分管鎮勞動保障工作后,邱新儀根據農村實際創新就業服務機制,推動莒口鎮成為南平市首個鄉鎮人力資源(勞務)服務模式試點,幫助農村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莒口鎮因其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是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上的一顆“明珠”,發展文旅產業大有可為。邱新儀發揮所學所長,較為系統地整理了馬伏村、長埂村、焦嵐村等村莊的歷史人文資料,編寫莒口文旅講解詞,牽頭編輯《莒口文旅動態》信息刊物,參與策劃文旅宣傳視頻等,為莒口鎮的文旅資源挖掘和整理做了大量工作,為文旅項目的設計規劃提供了參考。她希望,通過挖掘推介文旅資源,讓更多人認識莒口、了解莒口、愛上莒口,讓鄉村動起來、靚起來、富起來。“長埂村小源自然村已完成兩批次傳統村落改善提升項目,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修復古建筑,做好古村落活化利用的文章。”作為長埂村的掛點鎮領導,邱新儀充滿期待地說,“我們要通過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片區,實現鄉村資源向鄉村產業轉變,以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扎根基層,砥礪前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在產業發展、鄉村振興一線,邱新儀書寫著責任與擔當,也讓自己的青春精彩綻放。(丁曉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