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陽作為千年古縣,歷史光輝燦爛,文化底蘊深厚。 ![]() 以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法醫學鼻祖宋慈為代表的建陽歷史名人群體中,還包括理學家、“程門立雪”主人公游酢,理學家族“蔡氏九儒”,學術群體“建陽七賢”,畫家僧惠崇,宰相陳升之,宋代社倉創建者魏掞之,明代福建第一個狀元丁顯等。 近年來,建陽區持續提升文化軟實力,打響“書香建陽”品牌,深入挖掘朱子、宋慈、建盞、建本等優秀傳統文化,加快推進建窯考古遺址公園、中國法醫學博物館等一批重點項目,打造考亭國家級文化旅游度假區,聯動提升建陽特色文化影響力。推動紅色革命文物修繕保護和展示利用,推出書坊紅色記憶游等旅游線路。拓展“紅色文化+”發展領域,創新文、盞、茶融合體驗類旅游產品。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陽表達,健全政府主導、多元投入的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持續打造有影響力、感召力的城市文化名片。 ![]() 建陽區委宣傳部長鄭順蓮表示:“建陽在弘揚傳承珍貴文化遺產中,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守正創新,推動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文旅產業的發展,使其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保護歷史文物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要求,文化遺產保護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讓老百姓從文化遺產保護中獲益,有獲得感、體驗感。 近年來,建陽區充分挖掘朱子文化、建本文化、茶文化、畬鄉文化、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等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加強文化陣地建設、開展文化系列活動和進行文化區域交流,在全區營造濃厚氛圍,使傳統文化精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 如今,麻沙長坪人為與游酢先生同村而自豪;徐市人則推崇以魏掞之為代表的鄉賢文化;書坊人以悠久的雕版印刷歷史為榮;水吉則以建窯建盞稱道…… 1981年,建盞仿制成功,2000年后,現代仿制建盞逐步得到市場推崇;2010年后,建陽區政府加大建盞燒制技藝傳承和保護力度,2013年起,建陽區政府先后評審出三批共計77名“建窯建盞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連續舉辦三屆建盞文化博覽會和建本文化學術研討會。截至2020年,建盞品牌價值評估為160.43億元。截至2022年4月6日,建陽區共注冊建盞企業1571家,個體5834戶,從業人員近3萬人,產值近45億元。 ![]() 建陽以考亭書院為核心,結合麻陽溪朱子文化帶,打造集文旅、水美、田園、度假為一體的朱子文化旅游線。依托朱熹《云谷記》,與理學文化資源融合,利用好云谷山的山、崖、水、瀑、徑、觀人文特色資源,突出古宿、理學、群游、對飲等特征,營造云谷山理學圣地。
![]() 建陽充分挖掘“程門立雪”典故,完善游酢陵園、游酢文化廣場、廌山書院、立雪亭等基礎設施,作為理學文化宣傳教育重要場所。挖掘魏掞之“長灘社倉”歷史,完善長灘社倉遺址、玉田書院,弘揚鄉賢文化;建陽積極打造宋慈法醫學文化傳播基地,在崇雒宋慈墓及周邊,建設宋慈紀念園、《洗冤錄》法醫原理探秘館等,將宋慈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打造宋慈法醫學文化中心;建陽結合地方傳統文化資源,以富有地方人文特色重大紀念活動為載體,開展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用好《南平市建陽區中小學生文化讀本》《南平紅色文化讀本》《宋慈的故事》等讀物。 ![]() 建陽區依托深厚的建本文化底蘊,提升建陽建本文化展覽館展陳條件,展示明代《妙法蓮華經》卷一、明代簽詩木刻板、明代經文木刻板、清代《蔡氏九儒書》木刻板及清末民俗木刻板等建本相關精品近200件(套)。進一步做好書坊鄉“建本雕版印刷仿古一條街”、麻沙鎮建本博物館、建本生產車間、古籍書院、藏書閣、建本藝術中心的建設、打造建陽雕版印刷文化圣地。 “建陽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堅持把文物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切實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傳承好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建陽區委書記魏敦盛說道。(江蘇閩 葉倩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