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森林生態銀行,是建陽區新時期持續深化林改的有效舉措,通過借鑒商業銀行的做法,搭建林業生態產品運營服務平臺,將分散、零碎的森林資源規模化、集約化整合,再通過專業化運營增值,讓林農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實現森林增綠、林農增收、集體增財的多方共贏。 這里是將口鎮松柏村紅櫻苗木專業合作社打造的櫻花園,櫻花苗木長勢良好。而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拋荒的林地。 將口鎮松柏村富布小組組長錢學林說:“1997年我們村集體承包下來以后,山場又分戶到農戶,每家每戶去,面積各人一塊,他們又利用不起來,所以就一直這樣放在那里,拋荒了將近20多年。” 2017年,建陽森林生態銀行平臺幫助引進紅櫻苗木專業合作社,林農以“林地+資金”入股合作社,將村民400多畝拋荒的山林整合在一起,發展“櫻花苗木+休閑旅游”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這片基地已經成功培育了7個不同品種的櫻花苗木,同時,在櫻花樹下套種金銀花等中藥材,發展林下經濟。 將口鎮松柏村紅櫻苗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裕林說:“這里主要是以櫻花為主,四季花海也是我們的一個發展趨勢,還有一些其他的生態,我們都要做上去。比如生態魚塘、果類,還有中藥材。” 據了解,目前合作社已吸納社員近50人,其中有10多名社員取得農藝師證書,為村里解決剩余勞動力20多人。通過“合作社+公司”的運營模式,僅2021年,每戶村民就增收7700元,村民“一戶一股權,一年一分紅”,實現多方共贏。 像松柏村這樣的成功案例還有很多。這幾年,通過建陽區森林生態銀行運營平臺,實現林地資源的重新整合,通過規模經營、科學管理、提質增效,建立起林業新型經營主體132個,發放林權抵押貸款1.7億元,全區林業總產值達208.5億元。(吳淑媛 章金龍 繆德海 周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