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建陽區莒口鎮持續加大對食用菌產業的扶持力度,打造“一鎮一特”“一村一品”,讓特色產業帶動村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眼下,茶?村的菇農們正忙著采收茶樹菇。 4月19日,在茶?村的茶樹菇大棚里,菇農陳友生正忙著采摘茶樹菇。陳友生從2006年開始種植茶樹菇,目前已種植了近八萬袋。 莒口鎮茶?村菇農陳友生說:“一年如果到七八萬袋菌袋,將近會有8000斤左右的收入,年收入12萬到14萬。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肯定開心了。” 目前,莒口鎮共有791戶茶樹菇種植戶,年產茶樹菇達3680萬袋。到了收獲季節,鎮政府和茶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都會前來查看收成情況。 陳友生告訴記者,茶樹菇能夠喜獲豐收,離不開合作社提供的“一條龍服務”。合作社除了提供茶樹菇菌帶,還主動提供種植技術幫扶,并打通“農業生產最后一公里”,為菇農解決后續銷售問題。 莒口鎮茶?村菇農陳友生說:“合作社幫我們解決困難,一條龍服務很輕松,不像以前我們自己做,要自己砍木頭還要自己調棉籽,現在我們茶樹菇做好烘干后,合作社直接幫我們銷售,一般銷到福建省內還有廣東。” 茶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是我區規模最大的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多年來不斷提升配方和種植技術,采取集中制袋、分散管理、統一銷售的工廠化規范模式,提升茶樹菇的質量和產量。 茶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理事葉興良說:“以前他們都是用柴火燒,對木頭砍伐量比較大,會破壞森林,現在都是用廢舊料蒸汽爐來滅菌,我們已經更換了兩代機械,以前是用機器制袋人工綁袋,現在不需要了,現在是一條龍生產出來,全部全自動化。” 此外,在鎮政府引導、合作社幫扶下,資金短缺的困難戶也發展起了食用菌種植。5年前,通過合作社擔保貸款,村民孫桂花也種上了茶樹菇。 莒口鎮茶?村菇農孫桂花說:“今年71歲,種田種不了,政府幫我弄點貸款才種上茶樹菇,比種田更好一點。” 目前,莒口鎮全鎮食用菌種植面積923畝,種植品種有茶樹菇、黑木耳、黃金菇、龍爪菇、黑皮雞樅菇、榆黃蘑、竹蓀等,全鎮16個村近1000戶村民種植食用菌,每戶食用菌年均收入5—6萬元。下一步,莒口鎮將依托食用菌這一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壯大“茶?菇娘”“中?小番茄”“焦嵐紅米”“潭泉桔柚”等特色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莒口鎮人武部部長肖萬斌說:“食用菌作為莒口鎮的代表,也希望在這種種植模式的大力宣傳跟推廣下,能有更多的類似蔬菜玉米土豆等農副產品,他們的生產模式也能加入到食用菌生產模式當中,使得集約化模式在莒口鎮能多點開發,不斷促進莒口農業生產規模化市場化。在政策層面,品牌塑造,宣傳推廣各個環節肯定是我們今后重點工作之一,我們也會不遺余力的推進這項工作,攜手合作社發揮各自所長共同助力鄉村振興不斷向前發展。” (謝心 張偉 劉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