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具有鮮明的反腐清廉人生觀,有一樁最足以證明朱子反腐的例證,就是六次彈劾與當朝丞相王淮有姻親關系的臺州太守唐仲友。 這是怎樣一起“震動”當時朝廷的反腐大案?據史載:朱子于淳熙八年(1181)被任命為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這是一個自北宋末年開始設立的官職,主管鹽、茶的生產和銷售,職權重大。淳熙九年(1182)七月初,朱子到臺州巡視災情。不幾天,就先后接到上書控告太守唐仲友,總共有四十七人之多,“訴者益眾,至不可勝窮”。揭發唐仲友在臺州任知府兩年多來的有八條違法亂紀行為:一是促限催稅、違法擾民;二是貪污官錢,偷盜公物;三是貪贓枉法,敲詐勒索;四是培養爪牙,為非作歹;五是縱容親屬,干擾行政,公開索賄;六是仗勢經商,欺行霸市;七是蓄養亡命,偽造官會;八是嫖宿娼妓,通同受賄,甚至動用國庫的錢為嚴蕊等40多名妓女置衣。唐仲友不僅公開出入妓院,還讓妓女干預訟事等。 面對控告太守唐仲友這件大案,朱子知曉唐仲友與當朝丞相王淮有姻親關系,而自己這個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之職也是王淮推薦的,面對大義與私情,朱子毅然選擇了前者。一場艱巨而棘手的反腐斗爭由此展開。 朱子首先把與案情有關的偽造官幣的蔣輝,利用色相索賄、干預訟事的妓女嚴蕊等人捉拿歸案。在掌握了大量的證據后,朱子先后三次向朝廷遞交了彈劾唐仲友的報告,對他的違法亂紀行為進行了無情的揭露。 朱子《晦庵集》十八、十九全本卷里所載狀告唐仲友等相關的奏折里,可以看出朱子深入調查的嚴肅認真精神。彈劾奏折一共有十狀之多,累計數萬言。現僅擇其第三次奏折彈劾狀里唐仲友所犯的兩件罪狀,便知一窺。 “公使庫自來不許賣酒,緣添歸正人合支些小供給錢。仲友到任以來,以此為名,公庫每日貨賣生酒至一百八十余貫,煮酒亦及此數。一日且以三百貫為率,一月凡九千貫,一年凡收十萬余貫。其所造酒米麥之屬既并取于倉庫羨馀,而所收息錢,太半不曾收附公使庫錢歷,并是入己。”說的是唐仲友以官方的名義造酒販賣,一年的經營額達到十萬余貫錢,造酒用的米麥出自官倉,但賣酒所獲利潤則進了私人腰包。這是典型的貪贓枉法案。 “兩獄直日收禁罪囚,羅織枝蔓,不容獄官依法裁處,須令逐日過廳,取稟己意以為輕重高下,每事多是曲法枉斷。緣此拘系既多,致死百余人,全不顧恤。對所囚‘罪犯’羅致罪名,也不經獄官審理,完全憑己意來定罪之大小,枉死者達百余人。”這是典型的以權謀私、曲法枉斷、草菅人命案。 唐仲友聞悉朱子竟敢告其御狀后,暴跳如雷,仗其朝庭有丞相這個大靠山,狐假虎威,發泄私恨,竟然唆使一批地痞闖進司理院,毆打朱子的下屬。朱子見狀,怒不可遏,當即向朝廷寫了彈劾唐仲友的第四份奏折,強烈要求朝廷對唐進行嚴厲查處。 在這份奏折中,朱子比之前三奏折,更加系統、深刻地揭露唐仲友催逼稅租,貪虐殘民,植黨淫惡,貪污庫財,狎妓淫濫等繼續違法的罪狀。但在王淮的運作下,唐不但沒有被追究責任,反而被提拔到江西任提刑。此時,朱子已到縉云縣巡視災情。他在該縣又寫了第五份奏折,指出唐仲友之所以氣焰囂張,無視法紀,貪贓枉法,荼毒百姓,完全是仗著弟媳王氏。他在奏折中憤慨地寫道:“有人陰為主張,擅捂消息”,公開揭露從丞相、侍從、臺諫直到要官子弟親戚的上下串通,強烈要求要將唐仲友“早賜罷黜,付之典獄,根勘行遣,以謝臺州之民”。他發誓,如果朝廷不處置唐仲友,就‘議臣之罪,重置典憲,以謝仲友之黨!”表明了他敢于大老虎,破釜沉舟之決心。 然而,朱子彈劾唐仲友的報告遲遲未見結果,朱子估計是王淮暗中作梗,于是,他毫不畏懼地寫信告訴王淮,直言如果不把四份奏折呈給皇帝,他就要進京告御狀。王淮怕事情鬧大,會牽連到自己,狡猾老練的他依舊壓下筆筆條陳唐仲友累累罪行,言之鑿鑿的第二、三、四狀,只把寥寥二三百字的第一狀連同唐仲友的自辯狀一起送給孝宗皇帝看,造成“唐蘇學、朱程學之爭”和“秀才爭閑氣”之假象。并急忙奏請免去唐仲友的江西提刑職務,移交浙西提刑查辦。最后,唐仲友按提前退休論處,公然坐著大轎,攜帶二百多擔裝滿金銀細軟的財寶,告“老”還鄉。 看到朝廷對唐仲友的縱容態度,朱子十分氣憤,于是又遞交了第六狀,要求朝廷依法追究唐仲友的刑事責任,以平百姓之憤。為緩解朱、唐之間的矛盾,王淮請吏部尚書鄭丙出面提名朱子改除原職而去擔任江西提刑。朱子接到任職通知后細想,如果去接任唐仲友的官職,豈不是讓人以為自己先后六次彈劾唐仲友,為的是自己謀其位竊其權嗎?為表明反腐決心,與不法貪官作最后的決裂,朱子毅然決然向朝廷遞交了《辭免江西提刑奏狀》,帶著家眷,重新回到閩北潛心傳道授徒去了。 朱子為官廉潔奉公,公正無私,不畏權貴,對貪贓枉法之徒深惡痛絕。“朝夕憂慮以天下國家為念。”他六次彈劾貪官——臺州知府唐仲友的故事讓人見證了什么叫正氣凜然!什么叫不畏權貴,敢打大老虎!令人遺憾的是朱子雖有反腐倡廉的膽識和決心,皆因其所處的那個年代,畢竟屬封建官僚的趙家王朝。歷史局限決定了這位“忠、孝、廉、節”的宋代大儒在任職為官歷程上難以從根本上懲治腐敗。 朱子反腐,無私無畏敢于與當朝丞相叫板,六次彈劾其姻親唐仲友,招致來接二連三的報復與打擊。由王淮一手導演的大反道學惡浪開始掀起,后來的“慶元黨禁”,使朱子一干門人遭受嚴重打擊埋下了伏筆。 是非曲直苦難辯,自有日月道分明。朱子在臺州敢于奏劾唐仲友這幫荼毒百姓的地頭蛇,當地子民將他當作解民倒懸的“清官”來歡迎。朱子被迫離開臺州時,百姓扳車擋道不讓起發,百般挽留,泣不成聲。著名史學家束景南教授在其《朱子大傳》里稱朱子“在奏劾唐仲友中表現出來的道學硬骨也不在民間傳說的‘包青天’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