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紹興十三年(1143),朱松感覺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面對沉疴,彌留之際便把朱子母子托付至崇安五夫里的劉家照料。劉家不負重托,專程將朱子母子接到崇安五夫里,像對待自己的子侄一樣照顧朱子,專門修葺了一座五開間的舊樓供朱子母子居住。朱子從小發奮讀書,潛心求學,深得劉家喜愛。其義父劉子翬因為喜歡武夷山山水之勝,常常攜帶朱子前往武夷山一帶講學。 因從五夫里到武夷山的路途崎嶇,路途很遠,當日不能到達,因而感到路遙人疲,腳力不勝,來往很是吃力。 一日,劉子翬又與朱子從武夷山返回五夫里。當他們在嶺上歇息時,劉子翬說:“我們經常來往五夫至武夷的山道上,跋涉勞累,如能在此地建幾間房屋,往返時也可以歇歌馬,你看怎樣?”朱子也擔心義父帶病長途跋涉過分疲勞,早就想在途中找個歇馬的地方,于是回答道:“先生所慮極是。那好,明日就叫劉安辦理購地蓋屋之事。” 劉子翬又說:“平時可雇一人看管,置買數畝活地,租谷收入即可充當雇人資費和來往諸費開支。莊園和田產租賃事宜就由你去管理吧。”朱子接受了先生的籌劃,點頭稱是。 劉子翬購買梅嶺附近田產并托朱子管理事其實是早有想法的。自從其兄接受朱松托孤重任之后,他對孤兒寡母的照護的確也是無微不至的。 朱子母子也自知節儉,除日常“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由劉家支付外,從來不要求額外的資助。朱子的學習用具、書籍和零用,都由朱母給人家做些女紅收入來補足。劉子翬聞知此事,心中過意不去,有意給朱子母子購置一些田產,收些租谷補貼家庭開銷。另外,經常往返武夷山講習地也可以在此莊園歇息。 劉安聽了主人的吩咐,立即著手操辦建莊之事。莊園建成后,劉子翬便在附近購置田地200余畝,租給佃戶耕種,秋后所得租銀,陸續提供朱點母子雜費開支。 此莊園全由朱子經理。不久,莊園附近陸續遷來幾戶農戶,漸漸形成一個小村落,后人稱為“歇馬莊”。 第一年,朱嘉將歇馬莊田產收支賬目及時結清,尚余二三十兩銀。他向屏山先生稟明賬目,并將銀兩呈交劉子翬先生,先生笑著推回銀兩并對朱子說:“你已逐年長大,需要使用銀兩,家庭開銷也必然增多,這些結余銀兩就給你作為補貼家庭之用吧!今后,這些收入全由你自己安排就是了。”朱子屢次謝絕,但劉子翬先生依然堅持自己的主意。朱意只得遵從師命,精心把歇馬莊管理起來。 劉子翬逝世后,朱子便把歇馬莊的田地財產交付給劉家兒子劉珙、劉理。劉氏兄弟與朱子情同手足,又是多年同窗,深知朱子生活貧困,便以長輩遺命為由,將歇馬莊全部田產、房屋等移歸朱子母子使用。 朱子出仕后,歇馬莊仍由他管理,他任同安主簿屆滿歸來之后,又向劉珙提出歸還歇馬莊之事,劉珙堅持不受。推讓再三,朱子想到歇馬莊不遠處的南豐寺,這座古寺始建于五代十國閩永隆元年(939),香火旺盛,曾數次到此寺講學。自上任為官后,寺廟破舊,便與劉珙商議將歇馬莊田產無償捐給南豐寺作為廟產。劉珙對朱子這種謙謙君子之風甚為欽佩, 一場禮讓財產的難題終于畫上圓滿的句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