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日,應順昌縣農業農村局邀請,南平市農業農村局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農藝師、省級科特派劉夢瑩趕到順昌縣建西鎮科頭村開展“三茶”宣傳活動,推廣漳墩小白茶種質資源保護開發、綠色食品小白茶生產技術及品牌打造的經驗和做法,實地指導當地茶種質資源圃建設及原生紫芽種的提純復壯,并現場篩選采集10個紫芽單株,帶回漳墩進一步觀察。 這一陣子,劉夢瑩始終處于激動和興奮之中,作為一名科特派,她有幸當選為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會議期間,她介紹自己服務漳墩小白茶產業的發言被福建電視臺專欄報道。她的事跡還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大型全媒體節目《振興路上》拍攝成科技特派員專題播出,為全國幾十萬名科特派爭光添彩。 2017年,“80后”的劉夢瑩成為一名省級科技特派員。她的工作任務是,負責對接服務革命老區建陽區漳墩鎮的特色產業小白茶產業。漳墩鎮是中國小白茶發源地,已有上千年的小白茶種茶制茶歷史,但在品牌打造和產業規模化發展上沒有跟上時代步伐,茶農收益微薄。了解情況后,劉夢瑩提出了從品種選育、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品牌打造三個方面開展漳墩小白茶產業綠色轉型發展的建議。起初,她的建議并沒有引起當地茶農的重視,大家以為這么年輕的同志沒什么本事。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作為擁有福建農林大學本科和碩士學位的高材生,劉夢瑩畢業回到家鄉成為一名“三農”工作者后,已有近十年的田間地頭一線服務的磨礪,走過閩北478個村,是個真正學有所長的農業專家。 專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劉夢瑩決定選擇漳墩老區畬鄉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作為對接服務的試點,以種質資源提升作為重新煥發“漳墩小白”生命力的切入點。她和市農科所科技人員密切配合,組成一個精干的科特派團隊,一次又一次帶著干糧,克服暈車、蚊蟲叮咬、日曬雨淋等困難,跋山涉水深入漳墩鎮杭下村、桔坑村、楓坑村等村的深山老林,實地調查和收集野茶資源。她常常一下村就是一個星期,年幼的女兒只能留給家人照顧。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不懈努力,漳墩鎮杭下村漳墩小白茶種質資源圃終于建立起來了,資源圃收集保護了近千份優質野生白茶種質資源,劉夢瑩和她的團隊從中精心篩選出12個表現優異的品種,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出“紫芽”這一特色優質小白茶新產品。由于這一產品獨特的清甜口感以及因富含花青素而特有的抗氧化功效,一經投放市場,就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漳墩小白茶綠色食品認證是劉夢瑩給自己定的又一個目標。取得綠色食品認證是漳墩小白茶能否在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但綠色食品認證需要大筆的費用,漳墩老區畬鄉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會幾經協商,猶豫不定。錯過生產季節,綠色食品認證將耽誤一年。時不我待,劉夢瑩毫不猶豫地動用了自己的科特派工作經費,再加上工資,幫助合作社解決了資金難題。隨后,她又手把手指導合作社突破小白茶申報綠色食品認證關鍵生產技術。在她的全力幫助下,2018年,合作社生產的“南坑小白茶”產品順利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成為南平市首個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小白茶產品,并連續兩年代表福建省在全國綠博會進行展出,榮獲第二十屆全國綠博會金獎產品。 短短幾年間,得益于綠色種植技術的推廣、加工工藝的規范提升,小白茶品質大為提高,其獨特魅力日益突顯。漳墩小白茶價格從2016年平均450元每公斤提升至2021年平均1300元每公斤,增幅達188%,成為當地精準扶貧及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2019年,漳墩鎮獲得“中國小白茶之鄉”稱號。 出席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回來后,劉夢瑩想得最多的是,作為一名茶科技特派員,一定要把省黨代會精神貫徹好踐行好。劉夢瑩第一時間帶著漳墩老區畬鄉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前往武夷學院進行茶種質資源圃建設及茶葉種質資源收集專項培訓,并邀請相關專家教授到漳墩,對小白茶種植技術、加工工藝進行現場指導。武夷學院專家還與漳墩鎮政府就挖掘漳墩小白茶歷史文化、研創漳墩小白茶特有沖泡技藝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她還專門邀請由福建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試驗站、福建師范大學、武夷學院茶學系、市水利局多位教授、研究員、博士等組成的專家服務團隊到漳墩鎮,考察當地茶山試驗基地和種質資源圃,并對構建“林、茶、草、水、土”立體生態茶園系統,防治茶園水土流失,將茶文化、畬鄉文化、紅色文化與生態茶園有機結合等方面進行探討。 12月6日,劉夢瑩榮膺南平市最美巾幗科特派,并出席了全市“碳匯+”巾幗科特派服務團成立儀式暨最美巾幗科特派座談會。在會上的發言中,劉夢瑩道出了自己的夢想——做助力閩北“三茶”發展追夢人。(許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