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豬肉價格呈波動回落走勢 受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影響,2019年下半年以來,我國豬肉價格持續上漲。在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下,各部門多措并舉,全力推動生豬生產恢復,強化流通保障、儲備調節和進口調節。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說,2020年以來,在市場拉動和政策激勵雙重作用下,生豬生產持續加快恢復,產能快速提升,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豬市場供應持續改善。據農業農村部對樣本屠宰企業監測,2020年下半年生豬日均屠宰量持續增加,12月份日均屠宰量比7月份增加29萬頭,增長61.7%。可以說,供應最緊張的時期已經過去,后期供需關系將越來越寬松。 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生豬存欄量為40650萬頭,恢復到正常年份(2017年)的92.1%,生豬生產恢復勢頭良好。 郭麗巖分析說,生豬產業存在周期性疊加疫情沖擊等問題。預計今年上半年生豬出欄量將明顯加快,豬肉消費市場有效供應量也將增加,豬肉價格將繼續呈波動回落態勢。 近期農業農村部召集專家會商,結合前期生豬生產恢復情況、新生仔豬數量、豬飼料銷量等因素測算,預計今年1至2月份生豬出欄比上年同期增長25%左右,后期豬肉價格還有下降空間。 2021年CPI將平穩運行 郭麗巖說,近兩三年,受疫情和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豬肉和鮮菜鮮果價格波動明顯加大,成為影響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波動的主要因素。 “這是食品價格對CPI波動的‘結構性影響’,不同于總供求變化對CPI的‘總量性影響’。”她分析說,主要經濟體一般用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來衡量物價總水平中樞穩定性。這半年來,我國核心CPI都穩定在0.5%左右,物價總水平穩定,不必擔憂通脹或通縮問題。 2020年,CPI運行前高后低、逐季回落,全年上漲2.5%,完成全年物價調控目標。展望2021年,郭麗巖分析,由于全年翹尾明顯低于上年,加之豬肉價格對CPI的拉動影響將由漲轉降,預計全年CPI漲幅將低于2020年,全年呈現“前低后穩”態勢。 她強調,當前重要民生商品生產供應穩定、儲備數量充裕,各級各部門保供穩價經驗充足,價格將保持基本平穩運行。 |